本书在对池州傩事器物的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域文化与民俗内涵的角度对池州傩事活动中所使用的用具、道具等器物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与阐述,所述池州傩事器物的种类包括傩面具及其相关器物、傩伞、傩仪仗、傩舞道具、傩事乐器、傩事场所及祭品、傩戏砌末、傩事服饰、傩事食品等。
本书通过古文字研究、歌谣等古代文学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神祝告等诸多方面,并发掘背后的民族特质与文化思想,从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涵、起源与早期发展脉络。其中相应地介绍、吸取日本民俗学的成果,在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上均有探索。
闽南乡土民俗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入到闽南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本书对闽南的乡土文化与迁徙到台湾的闽南人带去的民俗信仰之间的传承、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凸现了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有关闽南乡土文化的书籍中,本书较为全面地对闽南乡土民俗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在介绍闽南具有共性的民俗
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从西周开始就是五礼之一。古代军队从出征,交战,到凯旋乃至战败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制,正所谓礼无处不在。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惯例,以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产生、演变、重振到基本定型的四阶段为纲,分别探讨先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和宋代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礼仪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历史背景和社会成
《仪礼图》十七卷,附《仪礼旁通图》一卷,南宋杨复撰。以图治礼,素为礼家所倡。礼图之学渊源甚早,但此前多集中于器服名物,少制度仪节。杨复《仪礼图》以《仪礼》经注为本,分章析节,以仪节图研习礼经文本,以名物图作为说明。全书体大精深,滥觞乎张惠言《仪礼图》。《仪礼图》现存最早刊本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元刻明递修本,此外北大图藏有
从点滴中诞生尊重,从小事中铸就品格,让孩子成为别人喜欢和需要的人!更多礼仪故事,生动有趣。画风谐诙有趣,完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着眼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社会和历史的积淀,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民族提供知识的养分。探究古老文明的缘起,追溯人类发展的轨迹,人们能从生肖与神话故事里窥见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能从发明与节气产生中体会先人敦本务实的智慧。对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事象的追根溯源,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孩子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中华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礼仪的书。我国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注重礼仪修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老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学习礼仪做起。而现代社会,礼仪更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甚至是一种行为规范。礼仪好似一张请帖,携带它,人际交往会减少很多纷争。本书分析了在日常礼仪中必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出言有尺、处事有度,便是规矩。规矩不是逢场作戏,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贴春联,驱年兽——春节;元宵姑娘——元宵节;金豆开花救玉龙——二月二;介子推与重耳——清明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牛郎与织女——七夕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