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深入阅读所采访对象代表作品基础上,与当代文坛著名作家如梁晓声、刘心武、周大新、秦明等进行深度对谈,聚焦作家创作前期准备、写作风格形成和典型形象塑造等重要文学话题,对《人世间》、《钟鼓楼》、《天黑得很慢》、“法医秦明系列”等名作进行多维度分析,撰写而成的一部富有方法指导价值的精品文学普及读物,对有关作品的的审
王蒙年少有成,19岁就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崭露头角,22岁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在文坛名声大振。此后,王蒙赴新疆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2015年,王蒙以八十岁高龄完成的小说《这边风景》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本书通过介绍王蒙的成长与创作轨迹,带领读者了解他的人生与作品。目录:第
本书《思与行: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动态的述与评》是一本专门总结研究海外汉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及追踪动向与发展的著作。本书三个部分,含九篇文章。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海外汉学、旅行研究、文学研究、物质文化研究、电影研究、概念史研究,扩展到中外文学关系、西方文论、情感研究、文艺思潮等领域。本书不仅关注海外汉学文学研究近年来的诸
本书分为当代河南文学批评、当代文学批评、鲁迅研究、书评举隅四辑,收录了《植物书写与中原文化的隐喻方式——李佩甫“平原系列”小说论》《新时期文学中“疯癫”形象的叙事意义》《野性的呼唤——上海时期鲁迅对动物电影的社会学思考》等文章。
这一本专题论文集是对《城市文学地图》(第一辑)的深化。这种深化,不仅仅表现在有关城市文学研究的论文数量上的增加,更表现在质量上的提升。对城市文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题材意义上,更是从文学文本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宏观研究。在个案研究上,紧扣城市文学的特质,对具体文学文本的主题、人物、情节、叙述方式、意蕴等
《关键词》是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理论范式构建”课题组,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每年出版两辑。本集刊关注海内外关键词研究的最新走向,主要刊发关键词研究(尤其是中国文化及文论关键词研究)的最新成果,设有学术史、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
本书由胡小石先生早年开设“中国古代批评史”“修辞学史”等课程的讲义编成,其中第一部分以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为底本,是第一次整理发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讲稿”“中国修辞学史”“唐人七绝诗论”四个部分,体现出胡小石先生在古代文论、古代文学多方面的成就。
通”本义表示到达,与“穷”、“塞”相对,表示流通、通正的状态。本文借助“通”这一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串联起《文心雕龙》问题意识与批评方法,更能借以揭示《文心》批评方法的民族特色。本文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以“通其不通”为标题,探讨《文心》批评方法的问题意识。《文心》是一部救弊之作,刘勰不仅看到时代中文学理论批评的三大困境,
《北漂者说2:读书记》是一部随笔式的文艺评论集。作者是职业编辑,却以“夜读者”的身份视角切入,用深沉的感情,对各类文学图书进行研读思考、点评解析以及书画影视等门类的观摩品赏,诠释了“文学就是人学”的创作原则与生存铁律,叙写北游京城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喜闻乐见、甜酸苦辣,字里行间或怀念,或抒情,或怜悯,或评判,或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898—2020》(第二版),由上下两卷组成,本书为下卷,选取1949至2020年间具有代表性且有广泛影响的各文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除作品原文外,还附有“作者简介”“解题”“作家作品集录要”“作者自述”“评论摘要”“研究文献索引”等内容。教材“选”“评”兼备,栏目设置合理,编写体例新颖,兼具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