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科学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评估了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探索了双方如何以共赢之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本书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贸易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及扩展天际图等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本书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和东盟地区的未来贸易合作提供
“大航海”使得洲际远洋通道建立起来,人类的直接交往也从过去的国别、地区之间扩展到大洲乃至全球。航路更是商路,货品流通及其兴废的背后是信息、观念、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书立足于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中国与海外大宗外贸商品的更新换代,讲述舶来舶去品的涨落兴替,尤为注重研究一件件“具世界意义”的货品的流通,通过对丝绸、棉花、茶
本书基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以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演进历史节点的对比分析为脉络,从贸易网络、贸易规模、区域结构3个维度解构中国农产品贸易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首先,梳理中国农产品贸易动态演化的历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测度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贸易区域结构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其次,基于社会网络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上来看,14-16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大变局的时代,在商业利益刺激之下,东西方均出现了以追求商业利益为中心的商业大发展,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今后的世界商业格局和世界新秩序的形成。无论此时的欧亚腹地草原地区还是明朝治下的中原地区,普遍的商业大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将明代时期蒙汉贸易的发生发展与明廷的北疆社会控
本年度“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回顾了2022年广东外经贸发展情况,从宏观和区域层面探讨了广东外经贸发展态势,并关注到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全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篇、区域篇、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篇和专题篇五个部分。总报告介绍了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2022年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成绩,初步预判了2023年广东外贸发展情况,并提
中国“大河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叙事需要得到补充,海洋史是此类补充中的一个重要角度。海上航线编织成的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的新视角;海关则是这一网络的关键节点,既吞吐货物,也塑造社会。烟台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1861~1898年,烟台东海关是山东唯一的通商口岸,见证了北方中国的一隅在清末民初逐步被纳
近代东北地区各海关报告是有关近代东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翔实的文献之一。在1882-1931年的五十年间,东北各海关编制的《十年报告》计24份。《十年报告》反映社会的面广而全,它不只涉及海关的进出口业务,尤其关注相关地域的经济政治以及自然资源情况,全面反映海关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例如口岸历
本书为年度系列报告。全面地反映了2022年国内外经贸环境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2022年农产品贸易前景展望、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形势,分品种、分地区地介绍了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专题部分介绍了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化,2022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跨国公司与农产品贸易、农业贸易谈判、农业贸易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尽管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贸易强国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理论上,阐述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服务贸易起源及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贸易强国的理论关系。实
全书系统分析了大连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国内外大宗商品交易与期货市场发展的动态、趋势和重大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期展望和对策建议,为大连乃至全国大宗商品交易与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本书致力于为大宗商品交易与期货市场相关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等提供决策支撑,为相关从业机构和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