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中国最古老农业区一个典型村庄全面而详尽的研究。这个村庄是作者的家乡,凭着对那里人们生活的熟悉和公正,作者写出了这本书。作者把台头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家庭、村庄、村际这三个层次入手向读者呈现台头村总体的生活面貌,建构起一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乡村经验研究体系。本书是切近理解和科学精确的完美结合,是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官德修养、为政准则为内容,以古文原文、翻译、点评为框架,通过讲述古人为官故事,铺陈古人渗透在文章、书信中的为官理念,向读者诠释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思想。全书内容浸润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从政策工具的视角看,古代政府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制为主的思想,二是政府协调为主的思想,三是政府服务为主的思想。其思想基础为民本思想,指导思想为德法并用思想,对官吏的选任、监督、考核和赏罚是古代政府治理的关键,军事力量是其后盾。古代政府治理思想对当代的主要借鉴是尽可能发挥政府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从而动员广大
本书以康熙雍正时期江苏州县行政为关注点,介绍了清代江苏地方的建置变化及官吏役配置情况,讨论了同时期江苏州县官的选用情况和州县行政弊窦,重点讨论了钱谷刑名处理诸流弊。分析了清代江南社会由乱到治以及州县治理奸恶不力带来的系列问题。作者认为,清初战乱加上灾疫,造成百姓四处流离,村社萧条。康雍年间,江南风俗浮华,民间嗜赌、打降
宋元之交,天下大变,向来固守夷夏之防、自视甚高的汉族士人如何面对草原上来的新政权,这是一个研究知识分子心态史以及知识社会学的极好切入点。本书根据多种史料描摹了处于社会与人格裂变中的汉族士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并且对士人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颖而又不失偏颇的评价。本书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森田宪司的代表作,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黄永年先生一部通论性著作,是在其专题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通史,叙述了六世纪到九世纪三百多年间的政治演进历史,涉及东西两魏、北齐、北周、隋、唐中前期等时代。书中对北朝隋唐数百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总结与回顾了这一段历史,对其间的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系统研究近代四川旅沪同乡组织,通过对《申报》《四川旅沪同乡会会刊》等大量报刊、档案的整理研究,为读者展现了1896年至1949年间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的全貌。本书依近代中国社会革命阶段分期,详考各时期共130多个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成员等,并重点考察各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的公益慈善事业及与近代中国革命史
本书是从都市空间的角度研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视野观察都市空间,试图将都市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研究相结合,开拓知识分子研究和都市史研究新的研究论域。具体而言,涉及如下论题:近代以来城市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和日常生活、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现代知识分子所凭借的各种社会建制(报纸、杂志、书局、社团、学校等)
温海清《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是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专研著作。聚焦于金贞祐初年(1210年代)至至元初年(1260年代)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力图将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呈现元代地方行
余蔚《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不同时代地方监察体系的构造特点与发展进程。一、历代地方监察体系的结构,以及不同时代在监察权力归属、履职途径等方面的差异。二、地方监察体系的建立-调整-失衡-再调整过程。三、地方监察官履职方式的具体规定与实施情况。余著将汉宋元明诸朝的地方监察制度作比较,梳理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