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书研究了英、美、法、德、日、韩、新等国家及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生命教育目标的厘定和内容的设计、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并审慎提出一些启示和对策。本书既立足相关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体现出的民族性、阶段性、全面性、独特性,又注重对相关国家和地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的过程;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的过程;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的过程。简言之,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的过程。本书在系
生命教育是关于死亡的教育,更是关于如何“生”的教育。正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因为生命是趟单程旅行,谁都无法重新来过,没有修正的可能。 本书包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孤独与联结、爱与性、自我成长与家族传承、选择与自由、挫折与韧性及丧失与焦虑等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议题。而我们日常很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们,更遑论与人讨论。本书提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自出版以来,深受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反响,并于2016年入选十二五江苏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根据当前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形势和要求,我们计划修订2016年版,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下简称《选读》),将之打造成为历史梳理与当代归纳兼顾,
本书介绍了有关批判实在论这一科学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对于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助推作用。通过全面梳理中英文文献,本书不但为中国学者更加有效地使用批判实在论提供了重要参考,亦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行了更为完整的说明。
虚无主义从何而来?我们如何摆脱虚无主义? 尼采宣称是上帝之死和人的衰弱导致虚无主义就站在门口。因此,只有加强人的意志,把人改造成超人才能摆脱虚无主义。吉莱斯皮则认为,尼采误解了虚无主义,并误导了后来关于虚无主义的几乎所有思想。所以,本书沿着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发展路径,追根探源,直至揭示出一个与尼采所想完全不同的虚无主义
本书以书中同名文章《本雅明之墓》为书名,并以此发散开来,展现出一位人类学家的学术关切。本书的主题涵盖了本雅明之墓、哥伦比亚的农民诗人,此外,也有关于萨满教身体特质的讨论,以及海洋的消失。这些看似松散的主题,每一个都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即对物件的欣赏,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和人类学冥思。作者通过这些不寻常的散文
2011年余纪元老师在山东大学做的一系列演讲,后经余老师的博士生整理而成。该讲演系统讲授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囊括了《形而上学》的全部重要问题,还把《物理学》《范畴篇》《论灵魂》中的相关思想包括了进来。讲演共有九章:第一章讲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著作、性质与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讲授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与be
本书清晰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他的语言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观点。书稿按《哲学研究》写作顺序分为六章:第一章总括书稿的风格和写作方法,第二章阐述维氏对奥古斯丁的批判,第三章对“规则”展开论述,第四章讨论“私人语言”,第五章论述“内在与外在”,第六章讨论“观看”。书稿可视作维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一版,此次再版作者对此书作了全面修订。本书是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专著,对梅洛-庞蒂早中晚三期思想都有较全面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