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探讨的意识自然化的新进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理论经验下,对意识“难解问题”作出的尝试性解释方案。一方面,本书通过梳理总结自然主义下的物理主义路径和二元论路径,指出两种传统路径在意识问题上所各自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本书着重阐释查尔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论证分析其作为意识自然化新进路的可能性,
本书是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自然象征”即利用人的身体作为象征符号,表达社会结构和人们的宇宙论。本书采取结构主义的方法,反对当时兴起的轻视仪式和象征的思潮,强调仪式的象征意义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应用“格群”(grid-group)分析框架对社会进行类型学上的划分。作者认
中国现代哲学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大背景下开展,就研究内容而言,本书相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定位,一方面向近代、古代回溯、向未来推扩;另一方面对中国现代哲学中时间观念的研究也随时向西方延伸,与西方时间观念互鉴。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主要讲述了动物的理性;第2章主要讲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第3章主要讲述了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第4章主要讲述了概率与随机性;第5章主要讲述了信仰与证据;第6章主要讲述了风险与回报;第7章主要讲述了信息检测与统计决策;第8章主要讲述了博弈论;第9章主要讲述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第10章主要讲述了人
本书为美国引进版权。《思想本质》是史蒂芬·平克继《语言本能》之后的另一部关于语言与人性的名作。他用丰富的证据进一步证实: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平克教授先通过分析词语和思想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向我们揭示了人们对自我本体的了解,并阐述了词语表达的意义远胜于我们最初的理解。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为普通读者而写的有关语言和认知
本书在介绍本体论的基础上,进而论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宏大的视野下,融通对比了中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做了深刻的发掘与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价值认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书采用对话体,表述简洁,深入浅出,有助于阅读理解,对于人们拓展哲学视野、让哲学成为“有用”之学极有帮
本书的主题是人类的非理性,从逻辑、自然理性、梦、艺术、伪科学、神话、互联网、笑话和谎言、死亡这九个方面来探讨非理性。作者通过全面描述从古到今的非理性历史--从公元前5世纪希帕索斯因揭示无理数的存在而被谋杀,到推特“暴民”的兴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非理性构成了人类生活和历史的主要部分。作者为大家展示了历史如何揭示了任何
我们究竟有没有“自我”?如果“自我”并不存在,那么被称之为“自我”的又是什么?它与意识、心灵和大脑有着何种关联?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家梅辛格教授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 他认为,我们的“自我”根本就不存在。“自我”是由大脑所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区别。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