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厘,出生于海宁。晚清外交官钱恂的夫人,新文化运动闯将钱玄同的大嫂,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伯母。她的弟弟单不庵是著名的朴学大家,担任过北大教授和图书馆主任。 她是一位奇女子,博学能文,随夫游历日、俄、英、意、荷等国长达十年,留下晚清专享女子国外游记。《癸卯旅行记》“以三万数千言,记两万数千里之行程,得中国妇女
本书从“小米汽车上市”入手,详细描述了雷军的人生轨迹。从他早期的求学、创业经历,到在金山软件的职场变迁,再到成功投资多个项目,并最终创立小米科技,将其发展成全球知名科技品牌、蕞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客观地透过雷军的创业经历、管理哲学等,分析、解读了雷军“顺势而为”的经营理念与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是一
毕昇为北宋时期的湖北英山县人,生前事迹少有记载,本书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及的寥寥数语,演绎出其大致的生活轨迹:出生在贫寒农村家庭,念过村塾,略通文墨的毕昇,选择了刻字工这一行业。在从业过程中,毕昇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囿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活字印刷术一直无法推广,直到年老的毕昇带着遗憾离去……
本书讲述清末状元、近代工商业先驱、教育家张謇(1853—1926)参加科举高中状元、后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的奋斗经历,详细记录了张謇作为一代爱国企业家用实业救国的辉煌人生。张謇生于江苏南通,1894年参加清廷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状元办厂,兴办教育,投身公益,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和370多所学校,积极筹办
国难当头,惊心动魄,死里逃生,南京大屠杀期间,钮先铭将军藏匿鸡鸣寺240天,其传奇经历,闻者难以置信…… 一名弹尽粮绝的职业军人,从阿鼻地狱般的逃难,到藏身寺庙,化身知客僧,表现出的依然是一名和日本兵斗智斗法的战士,始终保持“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和他讲和”的战略原则。期盼有朝一日能设法归队,继续抗日。 在共赴
顾明远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他们对教育界的贡献,及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大先生们质朴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些大先生身上,我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本书为抗倭名将俞大猷传记小说作品,以俞大猷一生的抗倭轨迹为主线,全景式展现那些荡气回肠的抗
为先生立传,意在同行。本书精选了曾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并且在各自领域对中国革命建设有重大影响力的三十六位著名学者,范围包括思想政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物理、数学、建筑、地质、逻辑等学科领域,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少年教育、思想成长、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家庭生活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为学术研究专著,约25万字,70余幅照片,以2011年台湾“国史馆”公布的“戴笠史料(《戴公遗墨》)”和“军情局档案”为参考,重点对戴笠个人经历以及国民党军统局成立发展、抗战前后的部分历史谜案与问题进行研究考证。书中共收录文章16篇,研究考证了戴笠与黄埔军校、戴笠如何走上情报工作、戴笠与联络组、戴笠与上海南市太平里
本书是笔工李兆志先生向启功先生求教书法而结缘25年的回忆录,极具传奇色彩。文章详细记述了每次求教的主题和启老的讲解,内容涉及启老专用毛笔的特性、“启体”书法艺术、书画鉴赏等诸多知识,颂扬了启老有教无类、提携晚辈的高山景行。又记述了李先生由于与启老结缘而得以向启老挚友华君武、王世襄、黄苗子、冯其庸、傅熹年等名家求教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