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约会给中国教育的建议(精装本珍藏版)》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一线多年调研、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更是针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关于教育所提新建议的集结。作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所涉提案及建议既包含近20年来不断关注的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加大高考改革力度、加强生命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主题,更包含了如普惠幼儿园的发展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本书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 新教育实验自2000年萌动,其理论和实践让无数教师感动、感奋,显示出非凡的感召力,让诸多身处应试重压下疲于应付的教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新教育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学校、广大师生投身其中,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介绍了新教育实验的酝酿期、初创期、建构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此外,朱永新教授还以理性又热情的笔触书写了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阐明了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并系统介绍了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
本书是朱永新教授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回顾。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同我们古代教育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一个民族,教育思想历史悠久且蕴含丰富的教育智慧。朱永新教授的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轨迹,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理论基础,进而分专题介绍了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教育随笔选,集合了他的成长故事、与亲友的交往以及对阅读和教育问题的思考等方面的文章。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记录了他自己的成长过程、对父母的回忆、与孩子的交流,以及与教育界师友及领导的往来等;第二辑《把生命读成传奇大书》,收录了他近年来对阅读问题思考的文章;第三辑《世
本书记录了作者朱永新这些年来走访祖国大江南北百余所学校的足迹及其观察和思考,客观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深入探索了中国教育的未来。 北京、哈尔滨、苏州、延安、香港、澳门,前元庄、定边、苍南、宝应、金州……从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到地名陌生的小城市,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苏州十中、台北薇阁这样的名校,
通过介绍徐家汇地区在近代百年里诸多教育历史事件、著名教育人物、教育机构出现的特色教材与课程,展现作为海派之源的徐家汇地区,如何在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开风气之先;也显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吸收各类先进文化成果,并将之中国化的过程。全书计划分总论、教育机构、教材与课程、教育名人与校园生活等四个部分,进行图文并茂的全方位
本书底稿原是一系列的专题论文,整理成册后,再增补一篇前言。全书共分九章,原则上以主题的先后为序。第一章整理的是清末民初澳门公、私立学校的发展和活动,以及澳葡政府对于华人学校的监管。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新式教育开始以后的童子军活动和青年会活动,两者皆为学生在课堂以外的重要学习活动。第四至第六章是三所学校的发展,前两者关乎抗战
本书根据政策文本分析,将长沙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公平,二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三是体现教育发展水平的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四是义务教育政策的均衡。著者利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质性访谈的方法,360度全方位对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状况进行评估。也对长沙市下辖的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只有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社会全体成员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教育,才能成功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本书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系,以及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