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史研究(第四辑):理论与研究》由水硙与北宋开封的粮食加工;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略论唐代文人的岭南意象;汉唐时期南方风土病研究述评;汉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的优化——从“含沙射影”词义的演变谈起;秦汉时期南土卑湿环境恶劣观念考述;橘化
本书坚持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法律体系、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核安全、环境国际公约履约等十方面,集中概要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创新要求,突出体现环境保护领域工作重点,希望对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管好当前和今
积力之举无不胜,众智之为无不成。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工业界携手共同努力。经认真调研、收集并梳理,《国际汞管理策略》一书,系统汇总了国外重金属管理的经验与策略,条理清晰,内容翔实,将为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有益借鉴。
京津冀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地域系统。三个行政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资源的相互依赖、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传输和生态空间相互连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构建京津冀区域新的环境合作机制的基础。但是,目前尚缺少这些方面的系统研究。本书初步分析了三地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污染物传输、大气环境污染物传输和生态资源支撑和消耗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三地应该加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以来,国际环境政策通过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参与和努力,已经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各个领域逐渐充实完善。朱源编著的《国际环境政策与治理》第一部分综述了国际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参与者、政策的制定与遵守等总体情况,第二部分依次介绍了大气、水、海洋、生物多样性、特殊生境、贸易、化学品
我国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显*成效。但是,补偿渠道单一,受偿主体单一,补偿力度不足等问题十分明显。由沈满洪、魏楚、谢慧明、王颖、马永喜等*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篇总论系统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技术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并从补偿主体、补偿渠道、补偿力度等方面提出完善的思路。本书第二篇分论分别
本书是我国首部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领域的著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政策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较早城市的典型做法,通过建立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估算模型,对我国建筑垃圾存量及未来产量
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编的《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11上中下)》选编环境保护重要文件是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的有效形式,也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积极手段。本稿为2010年重要环境保护文件的选编。内容包括国务院有关环境保护的文件、环保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发文、环保部令、公告、内部情况通报、综合办公、政策法规、科技标准等多个
在地方政府垄断决策权,环境决策沦为官僚的独白式话语且现有治理模式受限的情况下,公共能量场提供了治理地方政府环境决策短视问题的破题思路与分析视角,是目前各种治理条件尚不完备情境中的可恃选择。通过剖析当前业已彰显效力的运动外压型能量场和环评预防型能量场,本书勾勒出基于公共能量场的地方政府环境决策短视治理所需的条件、路径与对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 近半个世纪以来,伊懋可纵横于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使他在这部拓荒性著作的撰写中左右呼应、水到渠成。 在这部书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中国4000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观念、知识和表达方式,与所在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