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近10年对胡杨异形叶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基础,在阐明胡杨异形叶发生分布、异形叶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异形叶养分和激素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了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各类异形叶结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胡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异形叶通过叶性状间的协同变化完成对自身生长发育和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极具区域特色,但目前退化严重,揭示其主要组成树种植物性状的变异规律、协作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林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进而为退化森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以植物功能性状为切入点,以详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阔叶树种在叶片、枝、细根等器官上的功能性状变异规律,探讨了这
本书聚焦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最佳实践、工作流程等主要内容。书中首先阐述了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地关键术语的概念,总结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指导准则和最佳实践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工作流程框架,并详细介绍了12个具体的生态修复案例。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总论部分包括园林苗木产业现状、苗木分类、苗圃地建园、苗木繁殖技术、树苗整形修剪技术、苗木施肥及水土管理技术、苗木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技术、园林苗木的栽植技术等,重点详细介绍了大树移植工程的工作要领。下篇各论部分内容包括我国寒冷地区、暖温带地区和南方地区重要、新应用的园林苗木特点和栽植养护,
\"美国、加拿大地区的北美红杉林已经度过了数千年平静的历史,个别古树树龄甚至超过四千年。然而在过去百年间,这些堪称太平洋西北地区风物名片的红杉林却见证了一系列冲突变革:工业化时代的加速开采、环境保护组织的诉求与砍伐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立法保护与盗伐者的博等社会性难题。1918年成立的“拯救北美红杉联盟”及“绿色和平”国际
全书共分5编:第一编为概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泡桐的起源、演化与分布,第二章为泡桐的分类及栽培区域,第三章为泡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四章为泡桐的价值,第五章为泡桐文化;第二编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六章至第十二章内容。第六章为泡桐的基因组,第七章为泡桐的蛋白质组,第八章为泡桐的表观组,第九章为泡桐的代谢
本书主要总结重庆市松材虫病防控与马尾松林改培经验,结合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马尾松林特征,介绍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模式、防治对策和疫木高值化利用。本书共分为7章,详细阐述了松材线虫病,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马尾松林特征,防控与改培,改培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疫木处置与高值化利用,以及成效巩固与效益监测。 本书结合重庆松材线虫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本书为三江源一带遗址、村落、风俗的考察调研,通过对文化资源调查与内涵分析研究,分析人类文明形成与自然地理演变的关系,更深入地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杭州云栖竹径的古木树 种和数量在杭州建成区内首 屈一指,是古树名木集中保 护区。云栖竹径共有古树名 木120株,其中一级古树9 株,名木2株;二级古树19 株,三级古树90株,涵盖枫 香、苦槠等17个树种。 2023年2月,云栖竹径枫香 古树文化公园被评为浙江省 第一批古树名木文化公园。 编者是从
《林学专业综合实践教 程》是林学专业综合实习的 指导性教材,主要供林学专 业本专科生及部分研究生使 用。其内容深度融合并系统 设计了林学专业核心知识与 技能体系,把林业遥感、数 字林业技术、森林计测学等 课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应 用于林业资源调查统计,在 此之上开展森林区划、资源 调查、经营方案设计及育苗 与培育措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