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治理相关论断为立论基础,结合语言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主要讨论国家语言治理的界定、我国国家语言治理的历史分期、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国家语言治理能力和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问题。国家语言治理是在承认语言具有治理工具价值的基础上,将语言问题及语言生活问题作为治理客体而进行的治理行为,是针对语言进行的治理,是国家治理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缅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究”(项目号17BYY177)。本书从类型学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藏缅语诸语言并列结构的特征。就并列复合词而言,关注藏缅语并列复合词的音节类型、词素性质类型、语义类型、词素顺序制约因素等问题;就并列词组而言,考察不同类型并列词组联结手段、多项并列等问题。就并列复句而言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和翻译学者许渊冲为研究对象,在把握近半个世纪以来翻译理论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结合许渊冲丰富的翻译实践和对翻译理论的不懈探索,尤其以许渊冲对翻译的有关论述和重要观点为考察重点,探寻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理论之源,挖掘许渊冲翻译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学术价值,并力图揭示其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书立足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关键概念为纵轴,以中国外语学习者语言的复杂性特征为横轴,铺陈出学习者语言发展全景图。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应用语言学的超学科范式转移,并以此为背景详细阐释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语言发展的关键概念。第二章对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第二语言发展实证研究展开范围性综述,辨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进文风列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写作理论文章时,如何既做到语言精炼、结构清晰、符合规范,又做到有思想、有温度、有真情、有品质?本书由李忠杰撰写,作为著名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在理论文章写作方面
本书按照“田野调查-分布和功能描写-周边方言比较-跨方言比较”的程序和方法,首次把位于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和固始等五县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综合运用方言接触、地理语言学、类型学、语法化等理论并结合移民因素对豫南方言语法重要特征项的过渡性性以及内部差异进行了描写、比较和解释。揭示了豫南方言语法的
在多民族国家的语言政策中,如何在语言多样性和共通语之间需求平衡,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议题。作为曾经的多民族、多语言大国,苏联的“共通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是其语言政策的主要内容。它的语言政策为解决多民族国家的语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教训。本书聚焦苏联建立初期(1917年至1930年代)的俄语政策,从政策逻辑的应
本书从语言学视角出发,针对老年数字弱势群体,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探讨数字信任的话语建构方案。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书首先根据文献拟定适用的理论模型,然后采取多模态话语分析等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数字信任状态会通过元指示词、指示词、指示句、副语言等方式体现出来。这些话语反映出老年人在生理、
本书是《语用学导论》第二版。第一版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是语言学专业教材,本次再版作者将上一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订。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语用学相关知识,以期满足初学者学习需求,培养其人文悟性,提升其言语交际能力。全书由引言、指称语、预设、会话含义、言语行为、(不)礼貌、研究方法等七章正文和两个附录组成。每章包含核心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两位语言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编著的比较成功且影响较大的教材,是借鉴和运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一部著作。国家教委曾将其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很多学校列为考语言学研究生的必读书目。第2、3版均是原著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的改动,第4版的修订是王洪君、李娟两位学者完成的,改动比较大,补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