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的20年间,始终紧密配合国家改革开放进程,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改革实践以及国际间的政策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大量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询意见。《人文学和经济学双重视野的文化研究一书就是这些成果的一部分,它们涉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
《隐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对流行文化的后现代分析,详尽、机智、诙谐,出自一位同样对大卫·拜恩、比夫漫画、《面孔》杂志、约翰·伯格、罗兰·巴特、让·鲍德里亚和詹姆斯·布朗着迷的作者之手。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年轻的生活”关注的是作为“亚文化”存在的青春形象;“品味、国家和流行文化”关注的是作为消费与时尚的事物
《文明生态论》对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创世神话、基本哲学和宗教思想体系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将现存主要文明及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当作一种“生态”来研究,提出决定未来人类命运的关键取决于哪种“文明生态”将主导人类的发展方向。现代世界以西方文明生态为主导,已造成人类的困境与危机。以“儒道”为核心
本书为笔者近年来有关中西文明比较与对话的思考。内容包括:差别与对话;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重构;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等。
《文化模式解:西方文化模式、俄罗斯文化模式和伊斯兰文化模式》系统阐述了“文化模式”的相关概念,并对三种文化模式进行了具体考察。文化模式,是由基本行为规范与行为规范运作模式帽结合组成的,是所在文化共同体的本质属性、特殊本质。这种特殊本质蕴含在文化共同体的每一个文化单元(社会单位)之中,规定着该文化共同体全部“统一的特殊性
和平的哲学 宽容的智慧:池田大作与阿卜杜勒-拉赫曼 瓦希德对谈
本书是日本池田大作与美国历史学家文森特?哈丁博士的对谈集。本书内容广泛,囊括在美国历史中的优良传统、为了争取真正平等的人权运动、如何建构共存共荣的人类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等话题。两人以非暴力精神为基调,尽情地各抒己见,回顾非裔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小金博士的奋斗。两人一致认为,要继承小金博士等先人的理想,于21世纪实现建设
本书在大量搜集相关文献、年谱、传记、研究专著及译著等多种文献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学术梳理的方法,将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这一长时段进行研究。在纵向上,从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的形成、成熟发展到进一步发展,在横向上涵盖普列汉诺夫对于什么是文化理论
本书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二“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写、文化建构有关的研究,阐释中国城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再创造,从文化政治角度丰富、深化读者对于城市的感知与理解;专题三
中国美术与现代主义-(庞德、摩尔、史蒂文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