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与帮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亲临内蒙古各地考察,悉心指导内蒙古工作,提出了内蒙古建设五大任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大学民族学学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组织学科内各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涵盖了奈曼王府木雕图案调研报告、蒙古族四胡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路径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米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报告、鄂温克族太阳花手工艺品传承发展调研报告、非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与路径调研报告、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东北满族聚居区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调研报告、蒙汉杂居地区汉族牧民饮食文化变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学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现实问题,组织学科内各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展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形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本书由九章组成,涵盖了内蒙古西部牧区奶山羊产业振兴现状调研报告、旱灾对
本书基于云南大学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重大项目,以云南省建水县为典型案例,全面呈现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多维路径。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减贫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本书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牵头,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写的中国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年度研究报告。
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与时俱进、持续深化的过程,相关理论研究也需要保持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动态发展中完善理论体系,在实践创新中检验理论成果。为此,本书对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本书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低碳农业的需求,以及低碳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低碳农业发展的分享经济理论模型,研究分享经济对提升低碳农业发展效率的可能性及测度方法体系;然后,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低碳农业发展的四种分享经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中国低碳农业发展
本书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土地经济学、土地交易市场理论、风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应用于农村宅基地入市研究中,有针对性地对长江经济带主要省份展开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入市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利用案例分析法、Logistic分析模型、博弈模型、因子分析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
《一四一团志(1997—2015)》系统全面地记述自199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四一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民族、风俗、教育、卫生、环境、物产、人物等情况,如实反映了一四一团场建制沿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为世人了解一四一团场的社情、地情、民情、物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一四一团志(199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