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汉学中,汉语特征认知与知识建构是一个动态的演化系统,其建构与演化具有语言学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而汉语的域外传播与研究存在着国别化差异与语境化差异,因此汉语特征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学模式,在历时与共时层面也存在动态性。所以,对国际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来说,西方汉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系列丛书:西方汉学与汉语
《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研究》在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两岸华文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大陆与台湾华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其中,作者具体分析了两岸华文教育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其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实地考察、调研访谈、舆情分析和实证案例为切入点,论述两岸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走
“偷听广州”原是《南方都市报》的一个专栏,办了一千期左右。它是作者阿展在广州的茶楼、商场、巴士、地铁等公众场所,栋起只耳朵留心“偷听”,然后将不会涉及隐私的比较有意义的内容记下,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本书就是从这一千期的内容抽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按内容分类,包括街市墟话、邻里坊言、食肆借耳、茶楼闲话、俗话俗语等。“偷
本书内容包括:二语交际能力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理论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发展实证研究、研究总结等。
本书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为基础,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古代汉语教材使用最为广泛的另外七部教材与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承继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这八部教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及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全书共分七章,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八部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第三章八部教材文选的比较;第四章八部教材
本书收古今中外格言约5000条,其中古代格言约3500条,现代格言和外国格言约1500条。古代格言注明出处并加注释,对其中疑难词语,串讲意义并解说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条目注明出处,科学严谨,便于引用。正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后附《条目义类索引》,将所有条目分为爱国治国军事安危经济民主赏罚奖惩人生做人等27类,便于读者依义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弟子规》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梁朝人周兴嗣编写的,4个字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所以称为“千字文”。《增广贤文》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