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华编著的《辛亥传奇:喋血武昌城》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蓝本,以起义之前武昌城中各方面势力之间的角逐为线索,清晰地描绘出起义前后的历程。本书描写革命党人为走向共和与清廷进行的殊死斗争,情节紧凑,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既显现了革命者为了崇高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又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尔虞我诈、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仿佛把
作者长期关注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近年更以概念史研究独树一帜。《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前半部分为文化史理论探讨,对文化史研究路径进行了深入辨析;后半部分为个案研究,结合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或特色问题做出了精彩解读。作者的思考,对于读者了解文化史的内涵与方法,当不无助益。
十九世纪中叶,在英国人用舰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前,世界为“蛮夷”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十九世纪末,当中国所有的海岸炮台和海军舰队都无法阻止“蛮夷”入侵的时候,中国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心灵蜕变。这种蜕变的艰难与痛楚,最终导致历史上演了几千来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导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作者曾任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亲历过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重大事件,从而收集了革命活动中的大量报导、通讯、私人文件和当时党内人士的回忆录,利用这些资料,并根据其对民国成立前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广泛知识,撰写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史及其活动,所述事件皆有所本。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收入“辛亥记忆”丛书。
暮鼓晨钟里的血雨腥风,席卷神州的觉醒奋发,描绘励精图治的少年中国,展示庚子国变中的翻天覆地,重现觉醒者们的生死豪情。
《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以评论家的眼光来透视深邃的历史,以新闻人的情怀关切大国的现实,以作家的文笔构建悦读的文本,用思想的手术刀剖析历史,针砭时事,呈现出以“史评现论”别具风范的历史书写方式,堪称当代的盛世危言,让人眼前一亮,唤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兴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史无定法,原因有二:对同一事件
龚书铎同志治史垂四十年,向来注重思想文化的研究。这几年来,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潜心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探索,对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中国近代文化结构的变化、传统观念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地位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都做了宏观的探讨,阐明自己的见解。此外,他还着重就鸦片战争时期、戊戌维新
《来新夏说北洋》内容主要包括:总说、释“北洋”、“军阀”与“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特点、北洋军阀集团历史作用的估计、分说、小站练兵——新建陆军、清末的军制改革、编练新军的实验、袁世凯宣传练军主张、袁世凯与“新建陆军”、新建陆军的特点、20世纪前后的政治风云、帝国主义侵略的新战略、维护封建统治的两种势力、民众的自发反抗、
本书收录论文包括:《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孙中山与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关系互动》、《澳大利亚华人与辛亥革命》、《华侨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西边境武装起义》等。
《知非文集:马振犊论文选(套装上下册)》选择了作者本人43篇较有代表价值的论文,留为存档,也是对作者过去个人学术成果的一次总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