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法学评论(第13卷)》是湖南大学法学院组织的一本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荟萃。本卷为“湖湘法治文化”专号,集中于有关湖湘法政传统和法治文化的论文,包括《湖湘法治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创新——湖南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学术综述》《清代湖湘地区民间诉讼文化特性的考察——以地方志为中心》《论民初湖南高等审判厅司法改革
法律实证研究是一股全球学术研究的新浪潮,在华语学界也得到了前所未*的关注和实践,并形成了一场法学研究的范式革命。本书挑选了十多位有代表性的华人学者在过去二十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介绍这些学者是“怎么说”法律实证研究的,也就是法律实证研究的定义、内涵与价值为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本书也收录了针对法律人而撰写的统计方
《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是由陈柏峰、尤陈俊、侯猛等人组织的“社科法学连线”的“对话”系列活动的文字结集。活动所邀请到的对话人主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法律学者,包括苏力、冯象、梁治平等,以及其他人类学者、法理学者和部门法学者等,共计11场对话,外加3场年轻学者参与的学术前沿讨论。《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
《阿提卡之夜》是作者在阿提卡的漫漫长夜中阅读各种书籍时所做的笔记。其内容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法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杂记、传说典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希腊罗马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书的成书时间没有明确的考证,中世纪的一位学者在一份古代抄本中标注此书成
《师大法学(2019年第2辑·总第6辑)》总计12篇文章,展现了关于中国民法过去与未来的观察。苏永钦教授的主旨演讲(《多元法域的六个介面——现代法教义学的*后几片拼图》),气势磅礴,视野恢弘,以转介、假借、统合、耦合、义和、应和六个关键词来概括各法域间的相互作用和体系化,实际是指出了未来法教义学努力的方向
《三晋法学》(王继军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是由山西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学术论丛。本论丛以“探索法学理论前沿,拓展基础理论研究,密切关注法律实务,提倡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为宗旨。开设“名家论坛”“探索与争鸣”“法学各科专论”“判解研究”“课题成果”“博硕论文精粹”“法学教育”等栏目。欢迎海内外有创见卓识的法律人惠
本书为集刊《应用法学评论》第3辑,由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龙图合规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该书设置专题策划、实务前沿、理论争鸣、学科建设、合规研究等几个栏目,展示应用法学理论创新和法律应用实践创新的新成果。关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用法律的科学原理,关注中外法
数十位法学家以大学法律本科生如何学习专业课为主题,畅谈心得体会,主要内容为法律本科各学科的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并推荐图书,辅以学习与职业选择、出国、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度过大学本科生活等。全书由文章和访谈组成,每篇文章三千至五千字之间,访谈主要为十余个问题。全书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为法学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一定的复习指
法学方法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获取与证立具体应然之法律判断”(卡尔·恩吉施语)。一个具体应然之法律判断的形成,既取决于恰当的法律规范的选择,也涉及可靠的案件事实的裁取,既要满足“依法裁法判”的基本要求,也要追求“个案正义”的价值目标。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法学方法论的概念(专题一);第二部分为
本书是作者原著《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精编本。它系统梳理了自先秦至近代3000多年的基本法律思想,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派、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简要的阐述和精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