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日本近代文坛巨匠、一代文豪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之一,可以说是夏目漱石引人入胜的作品。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该小说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小说
酗酒吸毒的弟弟直治叠印出中学、大学时代即早年的作者面影;决心为“恋爱与革命”而一往情深甚至孤注一掷的姐姐和子凸显战争期间作者苦闷的精神世界;流行作家上原二郎可以说是战后作者生态的翻版;而母亲身上则隐约寄托着作者的贵族情怀和审美理想,也是作品中惟一穿过凄风苦雨的一缕温馨的夕晖,亦即“斜阳”的象征或化身。
《人的失格》(又译《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一个被社会排斥的“边缘人”,被生而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挣扎,沉沦,最终毁灭。胆小懦弱,惧怕世间情感,隐藏真实自我,而后以饮酒逃避世界,终日放浪形骸。正如评论所说,“厌恶书里弥漫的那种颓废,可是又可耻地在其中找到了些许共鸣。”书中以叶藏的独白所
《起风了》讲述了一个超脱生死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陪伴身患重病的未婚妻节子,前往深山中疗养,携手度过节子人生后一段时光。在与世隔绝的八岳山麓,抛弃俗世的喧嚣,他们的生命中只余下彼此。爱情在这至美之景中愈发深邃。他们共同体味着生之幸福,又为这幸福染有死亡的阴影而悲怆。
《河童》语言平明晓畅,故事引人入胜。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侏儒警语》是芥川龙之介格言式
《哥儿》是日本国民级大作家夏目漱石自传色彩浓厚的传世佳作!。笔锋犀利,讽刺大胆,是日本文学作品中超受欢迎、为人熟悉的小说之一。小说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语言如风行水上,流畅明快;幽
《两分铜币江户川乱步短篇小说选》精选江户川乱步脍炙人口的8个经典短篇小说,分别为《两分铜币》《一张票据》《可怕的错误》《两个废人》《双胞胎》《红色的房间》《算盘传情的故事》《白日梦》。该书有日本大学教授吴川翻译并对翻译技巧、拟声拟态词、惯用语等详尽注释,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一平教授作序。
本书包含2010~2019年十年高等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并对每一年的真题进行了详细的、拓展性的解析。·听解部分的解析附有完整的听力原文。除了指出正确答案之外,还指出了对做题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句。同时,对解题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并对听力原文中的重点、难点词汇进行了解释。·文字词汇语法部分的解析包含对所有题目的翻译,以及对
本书着眼于院政镰仓时代的和汉混淆文中的因果关系接续表现,力求实证且立体地揭示汉文训读在日语条件表现变迁过程中起作用的机制。以典型的因果关系接续表现为考察对象,对各表现形式在上代至院政镰仓时代各类文献资料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厘清各表现形式在不同文体中的特征,以及生成和演变的脉络。在微观和宏观的考察的基础上,揭
《汉文训读与日语因果范畴演变研究》聚焦古代日语中的因果范畴标记,尤其关注汉文训读对日语因果范畴标记生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法为主,注重选用具有日语史价值的古训点资料,结合纯正汉文、变体汉文、假名文学、汉字假名混合体文献等多种材料,并且结合日语文体史的发展,深入探讨了汉文训读在日语因果范畴演变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