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五篇,第一篇中药基本实验技能,主要侧重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技能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篇中药质量检查技能,侧重指导学生以《中国药典》为标准,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第三篇常用中药制药实验技能,选择在研究及工作中常使用的实验技能,采用已开展的科研课题的实际项目,模拟生产及研究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黎居士简易方论附:决脉精要》由南宋黎民寿所撰,成书于景定元年(1260)。该书是南宋医方名著,常见于元、明医书引用。朝鲜《医方类聚》中引录此书更多。但自清代以后,该书逐渐在国内散失,唯日本尚存此书元刻残卷及江户抄本。本次校点以日本江户抄本为底本,并以该书所引前代之书,以及引用该书的后世之书作参校本,予以点校整理。该书
本书在中药智能鉴定平台特征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突出中药饮片特征,形成中药饮片机器视觉识别手册。本书收录了白花蛇舌草、白前、知母、猪苓等100种临床常用中药饮片,每种饮片包含其来源、产地、性状、品质、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并附有饮片图片。本书图片逼真清晰,图片均来自目前临床上实际应用的饮片,具有代表性,并对图片中品种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等经典理论为基础,将中药名称进行拆解,用甲骨文、《尔雅》、《说文解字》等作为研究工具,解读中药的名称来源、药性、功效,以汉字丰富的意象来揭示中药名称背后的含义。本书视角独特,颇多新意,可供中医爱好者、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院校在校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专论中药的书籍,全书共分十五章,载药307味,每味药列性能归经,次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及历代药物学家对本味药的精辟论述。接着阐述了本味药物的性能和临床配伍应用。最后筛选了历代医家对本味药物的组方应用。是临床中医师,学习中药学,及临证选方配药,一部非常实用的中药参考书籍.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探讨中药功效的来源,主要从药用部位、中药性能及中药性状、构成物质、中药配伍等方面阐述其功效。中篇主要介绍常用中药的功效解读,每一味药物包括药物特性、本草选摘、单验方、使用注意、医家经验、老姬杂谈等6个版块。下篇用药思路与方法,详细介绍了阴阳用药法、五行用药法,最后是老姬用药法,介绍了作者30
中医经典条文、歌诀歌赋、心法要诀及中药功效主治类图书市场前景较好,且读者群体覆盖面广,适合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生、中医考研考生、中医专业相关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使用。小开本的知识点归纳图书一直广受读者青睐,小巧便携适合随时随地查阅使用。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同类型图书多为厚重大开本,不便于检索,本套丛书的特点是将各
课题组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人工和野生沉香样品,并对其品质特性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沉香化学指纹图谱库,揭示了不同来源沉香化学组成的变异规律,明确了对沉香气味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香气活性成分,对比研究了不同沉香的功能活性,为沉香真伪鉴定、沉香质量分级等品质评价奠定了科学基础。本书基本上是课题组10余年研究工作的归纳、总结
本书整理“顾氏外科”所传的手抄秘传外治验方,共90余方,以手写真迹的方式影印成册,可将这些顾氏外治验方、秘方公诸于众,提供后学研究与应用,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先祖的一大心愿,愿顾氏外科进一步发展,同时秘方的书写笔力浑厚、浑然天成,亦是珍贵的书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