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是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然而他的内在却流淌着名士风流,一生笼罩在传奇中。它回忆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了他真实的人生-----一位游离于学问之外忘情于山水之
本书将梁漱溟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富强的现代化进程中,从古今中西交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中探寻梁漱溟思想之嬗变及其丰富内容,揭示梁漱溟思想的思想史地位和价值,对于深化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重要代表作,分为两部分:一种人生观和人生与哲学,共计21篇文章。部分是其20世纪20年代的冯友兰重要著作《一种人生观》一书,第二部分人生与哲学是冯友兰文章精选,是对《一种人生观》所阐述的人生哲学观念的补充。在本书中,冯友兰先生
方东美作为将中国文化推向西方的探险者,搭建了援西入中到以中释中的桥梁,其治学以中西印贯通、儒释道融合为旨趣。方先生深受怀特海机体哲学、伯格森生命哲学等思想的影响,结合《周易》生生变易哲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独创机体主义哲学。 本书从传统天人观、人性论、生死观、知行论的研究视角出发考查方东美对儒释道的阐释及其中西文化比
真实的哲学就是具体的道理,变化中的文明也需要自己的道理,而在这里所说的就是各个领域相应具有的自己的道理。哲学有自己的范畴,但哲学如果是“有用的”,首先就要在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各主要领域具有自己的应用范畴。因此,作者在本书里说的不是政治哲学、逻辑哲学、教育哲学,甚至艺术哲学这类哲学的“分支”或“交叉”学科,而是哲学在各领域
1964年,石仲泉到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从此与胡绳结缘,两人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关系和师生之谊;2018年,胡绳100周年诞辰之际,石仲泉念恩师,忆往昔,深情写成此书。全书评传式回顾了胡绳的成长经历,包括其从书香门第到投身革命,以及作为党的两代核心领导的又“一支笔”,参与党内重要活动和文字工作的亲身经历,勾勒了胡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具有一种本体论地位,基于家而延展出一种蔚为大观的文明。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关键角色,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根基性模式。近年来,家的问题隐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话题,昭示了中国哲学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姿态
本书分六个部分解读南怀瑾。部分,介绍南怀瑾的人生之路,使大家了解一个大师是如何炼成的;第二部分,介绍南怀瑾的学问之道,分析他治学讲学的特点。第三部分,逐本解析南怀瑾讲解儒学的主要著作,如《论语别裁》等;第四部分,逐本解析南怀瑾讲解道学的主要著作,如《老子他说》等;第五部分,逐本解析南怀瑾讲解佛学的主要著作,如《金刚经说
本卷所涉时段上起晚清改良维新之际,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论述了这一时段能代表时代精神或哲学成就的近三十位哲学思想家,诸如王韬、郑观应、严复、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艾思奇、、胡适、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张东荪、金岳霖、洪谦、张岱年、李石岑、方东美、朱谦之等,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发动“文学革命”,从此他的名字与新文化运动联结在一起,是公认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为展现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多方面的成就和广泛的社会交往,本书汇集了耿云志、杨天石、汪荣祖、陈漱渝、陈方正、陈平原、罗志田、邓昭祺、江勇振、山口荣、黄克武、王晴佳、王中江、孙郁、章清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