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阿波罗八号拍摄的著名“地出”照片展开,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类在第一次完整见识地球的全貌后,对地球、对自身产生的全新的领悟。作者打破传统,并非沿着时间顺序,陈述人类技术的发展史,而是在着重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达成共识的一种全新的宇宙观:从38万公里的太空回望地球,人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只有
黑洞是空间和时间中引力、量子物理学和热力学定律碰撞的地方。在这本备受期待的开创性新书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和杰夫·福修教授将带你深入了解与黑洞有关的一切,这是一场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前沿研究之旅,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等人,作者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我们的世界可能像一台巨大的量子计算机一样运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班大为阐述了星象学如何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中国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的艺术、建筑、历法、神话、政治和军事决策等。本书研究了考古发现、古典文献、铭文和古文字等广泛的资料,记录了从新石器时晚期到清朝晚期天文现象在天朝发展中的作用,阐释了天文现象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古代中国文明。班大为对中国传统星象学的研究是
本书取名天历探原,意指探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本初原貌之意。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和传世文献,指出中国古代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帝与五帝等文化现象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提出古人对于太一信仰即是对天的信仰,并对四季、四时、置闰、阳历、阴阳合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还指出,天文历法的知识在驺衍、吕不韦等人的演绎下介入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上海天文馆基本陈列为依托,全面真实地梳理和记录展览筹备过程,多角度地解析和呈现展览本体,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高潮,西方的科学知识大规模的传入中国。这一时期大量新的天文概念、天文数据以及计算方法涌现在历法家们面前,经纬度的概念正是其中一个最能体现中西历法汇通的重要新元素。经纬度概念伴随地圆说传入中国,不仅更新了时人的地理知识以及冲击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的宇宙观,而且对历法的编制产生了影响。在明末改历的
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是受到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度纬线约束的。但是,在19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存在超过25条不同的本初子午线,分别位于巴黎、北京、伦敦格林尼治、华盛顿,以及自托勒密以来欧洲选定的传统位置——加那利群岛。最终,以通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成为最务实的选择。本书不仅全面翔实地叙述了今天国际通用的本初
本书是一本经典且开创性的天文学指南,近30年来一直是初学者和资深业余天文学家首选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伦斯·迪金森和艾伦·戴尔的宝贵手册,树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标准,将成为下一代观星者以及长期爱好者的试金石。本书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信息,经过大规模修订和扩展,增加了48页,总页数达到416页。全书配有全新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又是如何有了今天的模样? 人类为什么要登月?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登陆火星的宇航员? 太阳风暴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强? 奥陌陌到底是什么? …… 数千年前,人类便开始仰望和探索头顶上这片浩瀚的星空。从肉眼观测到使用望远镜,再到发射空间探测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去几
这是一套将海洋由浅至深、天空由低至高、陆地由表至里进行层层揭秘的科普系列绘本。我们脚下的陆地到底有什么呢?本书将从脚下的土地向下挖,以地表到地心的深度为线索,其中讲解地底的动植物、地质构成、火山爆发、地下溶洞、地下基地等一切关于地下的秘密都能在书中找到,通过全景画展示、讲解它们形成原因,以及地理学、考古学知识,满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