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邻国,其海洋战略不仅是日本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中曰关系的走向和中国的国家利益、海洋权益息息相关。修斌著的《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考察了日本海洋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与日本国家战略的关系,梳理了近代以来日本海洋战略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及冷战后的“海洋国家论”,对日本“新的海洋立国”战略的主要目标、战
本书讲述了以色列特种部队成功完成诸多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的故事:到千里之外的非洲机场营救被劫持的人质;潜水后夜袭埃及强大军事堡垒;伏击超级大国苏联的空军飞机;夺取而非轰炸敌人重达数吨的雷达站并用直升机运回以色列;到恐怖组织大本营”定点清除”其头目,剖析了以色列军队的独特道德准则、战略战术原则,揭示了这支世界劲旅的强大奥
从内容来看,《大东亚战争全史》全书简要追溯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记述了1931年“9?18”事变和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详细刻画了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大东亚战争”全史,研判了战时各阶段国内外形势和各国关系,再现了日本天皇、内阁,以及
本书主要描写了1942年―1945年间在菲律宾群岛,以美军为首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率领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 本书使用第三人称视角,记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驻守菲律宾的美军遭到日军突击而溃败,困守巴丹半岛;麦克阿瑟将军撤至澳大利亚,整编军队,在莫尔兹比港挫败日军的攻势;
本书结合西方的核威慑理论以及印度自身的战略文化传统,系统、细致地分析了印度核战略产生的国内、国际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印度核战略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本书在全面分析印度洋地缘战略价值的基础上,研判印度“印度洋战略”的历史渊源、现状特点、发展趋势,梳理了印度“印度洋战略”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研究分析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稳步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印度的印度洋战略。研判了印度“印度洋战略”的构想、举措与演进;归纳总结了其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最后在分析印度实施
美日两国军队围绕菲律宾群岛,为争夺整个东南亚爆发的一系列陆海战争。书中详细介绍了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7月的十个月内,美军为从日军手中夺回菲律宾展开的如莱特湾海战、马尼拉战役等一系列战斗,并介绍了战后美军在马尼拉对部分日本战犯的审判。
人类的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武器发展史。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战争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武器也越来越先进。从早期两个部落之间用刀剑交锋,到近代几个国家数百万人在枪林弹雨中搏斗,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都达到了顶峰。先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到这场战争中,几千万人丧生。在战争中,火箭、雷达、飞机等武器悉
菲律宾群岛处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之路上,因此,1941年12月战争爆发后,群岛成了日军的一个直接目标。防御菲律宾群岛的是由菲律宾人和美国人组成的混合部队,其主帅是好出风头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菲律宾群岛被日军的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群岛上的美国空军几近灭亡。随后,日军又发动了一次两栖进攻。尽管美国和菲律宾陆军拼命坚守
1954年,在印度支那发生了一场对第*次印度支那战争具有决*意义的战役,该战役即为奠边府会战。奠边府战役历时近三个月,在中国军事顾问团援助指导下的越南人民军和在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支持下的法国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双方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演绎了一场该战场上声势浩大的大会战。第*次印度支那战争由法国发动,其后法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