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力学与概率论相结合的途径,深入研究了推移质运动统计理论。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推移质运动研究评述,非均匀泥沙起动规律,弯道边坡上泥沙起动及成团成块泥沙起动,单颗泥沙运动力学及统计规律,泥沙交换的统计规律及其应用,推移质输沙率的随机模型、分布及时均输沙率,推移质扩散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规律,推移质各种参数的数字
《鸭绿江河口沉积研究》采用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水文资料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动力分析,在放射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鸭绿江河口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变化、碎屑矿物的沉积特征和环境解译、常量元素的沉积特征和来源分析、稀土元素的沉积特征与物源指示、重金属的沉积特征、背景值与生态风险评价等内容。通过年代框架的确立和沉积记录的划分与对
本书从异重流基本理论、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和低含沙量、高含沙量异重流相似到实体模型的设计及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低含沙量动床模型试验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低含沙量动床模型试验的成果和经验。
本书以2019年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入库水沙变化、水库淤积、坝区泥沙以及坝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等。
本书重点阐述了多泥沙河流水利水电工程泥沙处理。全书共6章,第1章为多泥沙河流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研究,第2章至第6章为工程实例研究,分别从工程坝址选择、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兴建、后续改建和增建、工程运用等方面,系统地阐述和分析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泥沙处理。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研究成果与生产应用有效结合。本书可供
珠江三角洲是一处有多条河流汇入同一个海湾共同建造的一个具有三角洲轮廓、河网发达的冲积平原,分为以思贤窖为顶点的西北江三角洲和以石龙为顶点的东江三角洲。近百年来,珠江三角洲河道的演变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概括地分析自5000至6000年前三角洲开始发展以来出现三个重要特征;叙述河床特征及其成因;分
本书在分析国内河道管理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山西省主要河流概况,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全面对河道监测要素和监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岸排污口流速流量及水质监测要素和方法、堤防工程监测要素和方法、穿河跨河建筑物安全监测要素和方法、水面交通监测要素和方法等。
本书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入库水沙变化、库区泥沙淤积、河道冲淤演变、江湖关系调整、航道演变及其治理、长江河口演变以及水库水沙优化调度等泥沙科学相关问题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概论、三峡水库来水来沙变化与成因等。
本书建立了一种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精度高、鲁棒性好的悬浮泥沙定量遥感反演模型,并结合1987~2015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并分析了珠江、漠阳江和韩江河口海岸区域悬浮泥沙含量的空间格局特征、时序演变规律,初步探索了相关环境因素对悬浮泥沙含量时空变化的作用规律和强度。
《流速仪法流量、输沙率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技术与实践》以“流速仪法流量、输沙率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为例,从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方面入手,以VisualBasic6.0为平台,介绍水文专用软件的设计方法、开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