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辑刊从第三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刊出一辑。《中国儒学》是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学术辑刊,该刊宗旨是
阴阳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立派基础,并将天象、地物和人事统一起来,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哲学。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春秋时期的九大学派中,阴阳家是一个最为神奇的学派。虽然在西汉后期,阴阳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阴阳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兼记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古代典籍。“论”指论纂,“语”指以记言为主,“论语”之名是指经过众人编纂的语录。《论语》一书由孔门弟子曾参、子夏、子贡、子游、子张、仲弓等编撰,此后又经再传弟子补充、删改、整理而成。《论语》是儒家的部经典,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末,至汉代流传有《鲁论语》、《齐论语》和
儒学作为历史上曾经一统中国的意识形态,人们对此情有独钟也是常理,相应的研究虽有观点之争,但在褒贬的坐标里,褒是*的。先秦儒家道德哲学显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系统,人对万物具有支配的地位;其结果之一,是使人太多看重一己的能力.期望通过一己的善行来拯救社会和天下,而缺乏对社会制度等设备的运思,其结果是深深地形成了行为上的先
《论语》是研究孔子文化的手材料,一直被奉为“置之四海而皆准,行之万世而不悖”的儒家经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两千多年来,在成百上千余种《论语》注本和译本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儒家文化,那些不是儒家文化;哪些是孔子思想,哪些不是孔子思想,至今莫衷一是,尚无定论。这种不分轩轾的文化现象势必影响民族优秀传统文
《儒家社会与道统复兴:与蒋庆对话》围绕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儒家理想,探讨了这一理想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发展的前景究竟在哪里?特别是,它同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与思想形态的关系到底如何?书中各篇涉及了儒家宪政与西式民主、国教制度与政教分离、三纲五常与男女平等、民族精神与普世价值、王道仁政与世界和平、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
距今近两千年的班固,借助于刘歆的《七略》,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学术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列举了先秦时期中国学术中的最为重要的十家,其中之一就是阴阳家。在谈到阴阳家的起源的时候,班固说道:“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这句话的前半
《忠经》,全书共分十八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全书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并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续。于是,以忠为主题的《忠经》应运面生,忠、孝思想开始成为儒家
本书立足于人类文化的全球化背景,尤其是从西方哲学文化的宏观视野下,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儒学文化的价值判断与现代命运,就人的教育与培养、社会稳定与治理、儒学价值的现代落实与实践、西学与儒学、儒学文化与东亚经济及社会管理、儒学精神与社会改造、儒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儒学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世界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
本书是作者张玉良先生十几年潜心研究的结果,作者收集老子古今注译本百余种,经过十多次修改补充,力求作到深入探索老子原义,文字表述简洁明白。本书按老子八十一章顺序,逐章译解,全书包括原文、注释、意译、解说和参考注解五部分。本书的原文以魏晋时期王弼注本为主,参考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1993年郭店楚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