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结了人民日报评论部2024年在《人民日报》上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包括:《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信心鼓实劲》等篇目。
百万加作者对流量与创作的反思; 一个不愿成为齿轮的人对工作本质的真诚追问。 开始给新媒体工作室供稿时,她以为流量是市场与读者对好文章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代表着写作者个人的价值:只要写得够好、够新、够高级,就能收获点击率、名声与财富。 逃离新媒体行业时,她是账号主编,也是被爆款文章生产线淘汰的老旧零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主人公骆传骊是一位入伍的大学生,后来成为海军一员,用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转化技术能力投身于海军建设事业,在军队这所大熔炉里锻炼自己、打磨自己、奉献自己。小说主要叙述了骆传骊在青岛莱阳路8号的海军快艇学校学习时的故事及后来他在快艇部队建设中走过的路程。他亲眼见证了我国海军鱼
书中收录了作者发表于国家、省、市刊物的36篇报告文学作品,全书分《田园牧歌》《企业风云》《公仆情怀》《经济视野》《史海浪花》《社会大观》六个章节,歌颂了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典型形象,宣传和传承了红色血脉和基因,反映了改革洪流中社会变迁的风云波谲。全书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闽南的匠人》讲述的是渐渐式微的闽南传统非遗、匠人匠心和他们的手艺故事。作者将匠人们的喜怒哀乐以故事手法撰写,同时辅以印象手记及手艺过程,每一个故事均完整耐读。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她是做木梳饼的陈有粮大姐,靠着对甜的依恋,做出香甜酥脆古早味木梳饼;他是李起平,离开奋斗多年的繁华都市,回乡接任传承,当一个做“捆蹄”的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顾浚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顾浚(1895—1927),又名顾嘉茂,宣汉南坝人。1909年就读于绥定府联立中学。1921年,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率岭南大学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1923年,随朱德到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和哲学。1927年,率全营官兵参加了南
本书讲述了烈士高波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高波(1913—1948),陕西省米脂县人。1934年考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1935年参加杨虎城第17路军。西安事变后,前往延安,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高波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5岁。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充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李昌祉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李昌祉(1906—1933),盘江乡人,中共南京军委书记,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李昌祉等24名地下工作者被捕。1933年2月12日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27岁。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充分的文献资料,并经多次实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黄樵松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黄樵松,原名黄德全,河南尉氏人。1922年考入西北军学兵团,从排长升至团长。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七师七十九旅旅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军长。1948年11月在太原前线筹划阵前起义被捕,27日就义于雨花台。在抗战中,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陈子涛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陈子涛(1920-1948),别号家禧,广西玉林人。1935年,陈子涛进入广西省立郁林初中就读。1939年,陈子涛初中毕业后考入《广西日报》,初任外勤记者,后任采访部主任。1944年任四川成都《华西晚报》编辑。1946年赴上海参加《文萃》周刊编辑工作。1947年3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