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巴尔干地区引发进而扩展的,因此,巴尔干被后人称作欧洲的火药桶。本书紧紧围绕历史军事和巴尔干三个维度形成的立体坐标系构建并展开细致地梳理了巴尔干地区从古希腊到当代不同政权体系在军事方面的斗争和博弈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对战争冲突、军事思想、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美国的门罗主义源自华盛顿提出的不干涉原则,自19世纪初诞生起,逐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并深刻塑造了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本书以门罗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企图重建拉丁美洲殖民地、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独立后各国的反殖民斗争、美国致力于使拉丁美洲成为不容他国染指的势力范围为出发点,围绕美国与欧洲列强及拉丁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延宕叠加的大背景下,随着美国继续战略收缩,2022年中东地区局势乱中有治,治中有效,地区国家和解意识增强,局势总体稳定。俄乌冲突尽管给中东地区增添了不可测因素,当地日常消费、粮食进口、旅游业收入等也受到明显影响,但地区国家基本上采取了相对中立的立场和政策,体现其自主意识在逐步增强。首届中阿、中海峰会
本书以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价值意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历史生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内涵范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之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话语之维、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叙事之维五大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论域,是新时
《国际关系导论(法语)》是专门用途法语新文科系列教材的首*部作品,旨在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运用法语学习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本教材由中法两国经验丰富的法语教师联合编写,内容涵盖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国际关系发展史、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外交、法语国家与地区以及法国外交等六大板块,共设6章12课。教材
2023年以来,我国国际交流与跨国合作全面恢复,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背景下,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立足于实际需求,凝聚外交学院骨干研究力量,展开跨学科、多角度的学术探讨和研究。本报告聚焦“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重大议题,收录八篇报告,回顾总结了2022—202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根据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愿望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经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架构,取得重要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国同欧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是一种推动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尝试,本书尝试总结中国跨区域合作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特点,并提炼出“双边多边”理论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信息化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为适应迅速扩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环境,美国将传统威慑理念引入网络安全战略领域,以网络威慑作为其追求安全利益、扩大竞争优势、重塑国际霸权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被动应对、主动防御、攻势主导和立体威慑四个阶段,在网络霸权追求的驱使下呈现出
本书为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金应忠关于“共生理论”的文章合集,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任晓整理编写。作为最早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之一,金应忠认为,“和合”就是要努力使具有独立主体性的相关各方的“共生”都有舒适度、满意度;就是要努力使相关各方都有显示自己智慧、能力、实力的机会,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互相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