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
本书以聚落考古学的方法为视角,对建筑进行类型学梳理,建立村落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框架,通过对物质层面静止的建筑、场域,以及精神层面动态的仪式、习俗等进行考察,做出详细的历时性演变和共时性分析,探讨人地关系、祠堂墓葬、家族文化传统等对凤山楼村聚落形态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迁。本书将卫所与州县之间的转换过程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讨论,并讨论卫所与州县转换的复杂因素以及卫所、州县转换背景下的区域社会文化变迁。
本书着眼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内外两侧,以整体性视角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军事策略三个方面对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规划布局和选址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布局的内部思想。
在当前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展开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新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指引。本项目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学科最新理论并应用GIS空间解析、SPSS因子分析、空间句法等量化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①共时性层面——建构涵盖宏中微观尺度的苏南乡村聚落空间的形态要素、类型模式及其结构模型;
保加利亚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二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为纪念中保两国建交70周年,三位曾长期在保加利亚学习和工作的记者及学者著写了此书。本书约15万字,100余幅图片,涵盖了保加利亚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简史、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等,此外还对保加利亚的重要城镇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回顾了中保关系
本书为林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林芝市重点出版项目,由林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编写,内容覆盖林芝全市景区(点)共计315个,主要包括林芝市概况、林芝市旅游资源、林芝特产、民间故事和传说、民俗文化,是完整、规范、标准、系统的关于林芝旅游资源的导游讲解词,客观真实地
本书是一部介绍澳门特色历史建筑及其相关文化的作品。澳门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留下了以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为代表的众多历史建筑,以及独具特色的节庆民俗。本书通过爬梳第一手中外文献,包括史书碑铭、报章杂志、政府宪报、诗词文集、神话传说等,以优美的文笔、细致的考据,追寻澳门各历史建筑的鼎革变迁、宗教文化、节庆
《进化治理理论:导论》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通向市场、制度和社会共同进化之路的独特新观点。对市场和公共部门改革、发展、公共管理、政治和法律感兴趣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基于对三个大洲范围广泛的案例研究和各种各样的概念来源,著者们发展出了一种澄清标记治理进化的依赖关系的本质功能的理论。这反过来以一种全新方式描绘了对政策实验开发的空间
本书讲述了珠江口西侧淇澳岛的历史与现状。它以文化乃人类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为主线串联出四个群体,并以厚今薄古的姿态,重建清朝、民国和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乡土事件,力图把岛民满足衣食住行与认识自然、依赖国家、凝聚知识和开发资源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