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简练的笔调,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从细节入手,叙述了自己苦涩的童年,艰难困苦的少年,为求生存而苦苦挣扎的中年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意气风发而事业有成的晚年。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折射出他周围的社会众生相,让读者不经易间再次走进那个时代——特别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读之,有身临其境
这本书是对于一次逃难经历的描述: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年仅12岁的“小岵”与全家人在外公的带领下,从南京辗转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终于逃到了云南昆明。这段途经七省、历时九个多月的艰难旅程,是“小岵”与她的家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切身经历,作者用她尚显稚嫩的笔,记录下了那八千里路的战火和尘土,为之取名《小难民自述》,书出版
西藏十年行医路
私人记忆
《生死家书》是一本记忆父母的书。通过对父母的回忆,翻开尘封于过去的斑驳点滴,相片、信件以及亲人的口述……追索间,勾勒出七十年前的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写实的面貌,重现那段曾经鲜活的生命记述。烟硝之下的平淡与幸福,小人物的悲欢与离合。
他前半生的辉煌写满媒体头条,那是天堂的美景。45岁那年,他由天堂坠入地狱,开始经历人生的炼狱之旅。牢狱之灾,曾毁掉无数人的前程、信仰、意志、精神,但是,陈九霖是个例外。透过他的狱中杂记,看到了他的隐忍、坚毅、乐观、自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职业之路千回百转,却总能迎风逆袭,充满正能量!不论你是意气风发的青葱创业者,还是阅
王智涛珍藏了战争时期的三百余份数百万字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决议、会议记录、领导人讲话、信函报告、期刊等,早一份是1933年10月,由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项英签发的作战命令。《从共产国际归来的军事教官:王智涛回忆录》选录了部分珍贵史料,它不仅坚实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记忆,同时传递出大量历史信息
《忧喜与共——周山回忆录》是著名逻辑史专家、易学专家周山的一部自传。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即“快乐的乡村少年”、“红卫兵的经历”、“回家当农民”、“我是工农兵学员”、“教授的感受”和“叶落归根”。由这些标题不难看出,本书记述了作者从一个农家子弟成为著名学者的生平往事。作者力图通过自身的经历,不偏不倚,尽可能真实地展现新中国
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说这“风云”就是历史。在这旧日风云之间,“有名士美人,有学者将军,有名僧烈士,有官宦奇人,有球星才女,有书画名家……”作者或直接与其面识奉手,或间接递藏寓目其翰墨雅存。因这些“风云”而有所“感会”,故有了这本《旧日风云》。
本书描写了作为沪剧演员的父母一生的坎坷动荡。历史一部循环往复、陈陈相因、呆呆出新的大戏。每代人,每个人各有自己的迷惘和顿悟,作为演员的他们在台上表演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在别人的戏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而在台下他们却要上演一幕幕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伤心而无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