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与植物适生性关系。全书共了7章,首先介绍了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继而分析了生态演替和小生境微地貌空间变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反映的环境信息,同时研究了关键功能菌群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适应喀斯特生态环境中的具体贡献。
本书介绍了土壤水分的常用观测手段,既包括传统的基于地面观测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又包括基于遥感观测平台的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书中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壤水分获取及其精度改善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作者及合作者近年来在土壤水分观测网络建设和高精度土壤水分反演等方面的模型、理论和关键技术。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养分循环的核心物质,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和农田生产力。本书以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洛阳20年、寿阳15年)和长期定位有机培肥试验(寿阳26年、运城9年)为研究基础平台,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13CCP-TOSSNMR核磁共振技术、13C标记技术、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重点论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土肥水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概述栽培土壤管理,大田、棚室栽培肥料管理,大田、棚室栽培水分管理,大田、棚室作物各茬口土肥水管理技术,土传病害和生理病害防治等。
本书首先综述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系统分类和资源利用。然后,选取湘东大围山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区域景观上有代表性、空间上分布均匀的26个样区的野外调查和土层取样的室内分析结果,总结了山地主要成土过程和土壤发生学性质,进行了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和系统诊断分类(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阐述了典型土系的性状。最
本书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策划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有助于读者了解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形成与演化历史、得以延续的原因及当前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全书包括九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概况;寻踪:太行深处的旱作梯田介绍了涉县的基本情况以及旱作梯
《山东省县(区)级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是据“山东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获取的数据和成果编写而成。《山东省县(区)级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中简要介绍了山东省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土壤地质背景,阐述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布设与样品采集、样品的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重点提供了山东省16个
盐土农业
土壤是5个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能生长植物的疏松陆地表层。在大空间尺度上研究土壤可以借助于国家、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监测和研究网络;在长时间尺度上研究土壤生态过程的长期演变趋势及其对认为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反馈效应,则需要长期的定位观测和实验。为了规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网络土壤监测,本书以现有的国际国
《中国土系志·山东卷》在对山东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山东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土壤分类的发展、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山东省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