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批判》源自一个详细说明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和马克思主义传统之间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的尝试。作者认为,不首先考察新古典方法的基本特征就不可能取得这一任务的重要进展。所以本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李嘉图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的关键的前奏。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关于总量经济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是汪丁丁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讲义跨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的指导思想在于提高读者的宏观经济思维能力,详细归纳宏观经济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注重从练习题中提炼方法,重点培养读者利用经济学思维、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与宋晓东老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相配套的学习辅导用书,共10章,各章内容主要由提要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重点考察国民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包括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宋晓东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理论与实
徐大伟编著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部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探索性教材,既致力于传授当代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学科体系知识,又融合了我国现实国情对于经济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在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学科体系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交易费用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制度
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可以和凯恩斯的《通论》相提并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重大突破。熊彼特首先依据古典经济学的静态范式构建了虚构的“循环之流”。然后,熊彼特指出,发展是打破静态体系的动力所在,而构成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是企业家和货币(或者说信用)。发展就是企业家在信用的帮助下,成功地实施新组合,也就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圣经》”“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至今距它首次出版已有二百三十余年的历史,距我国第一个中文译本——严复译的《原富》也已有一百多年了,然而时间却把亚当·斯密的这部经济学巨著打磨得愈加璀璨。《国富论
单向传灌知识的方式,既不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制度经济学/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将加入一些讨论题、思考分析题和案例题,用编者与教师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制度经济学/科学版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经济学系列》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
《道家经济思想:起源、历史和现代启示》搜罗宏富,体例完备,略古详今,颇多高见。西方的经济学界,无论是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还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张,无论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主要是以人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为前提来阐述问题提出论点的。
本书提供了一个易于清晰而又系统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全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制度特殊理论和制度一般理论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定理、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制度变迁的过程理论和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等重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配有大量习题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