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黑水城出土4部西夏汉文佛教文献《四分律七佛略说戒偈》《四分律行事集要显用记卷第四》《无上圆宗性海解脱三制律》《摩诃僧祗律卷第十五题签》进行录文和校注。第二部分主要是拣选俄藏黑水城文献和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与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有关的四部西夏文译本,刊布其录文,并用“四行对译法”对西夏文
《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定心》收录作者历年来创作的哲思随笔和诗词,记录了作者对于安住自心、降伏自心的思索与探求。人于有限的一生中被动接受世事的无常变迁,所谓定心,即沉浮于时光之流之际,任持自心而不动,以永恒意义之追寻,对抗时间对存在的消磨。
《念心》(增订本)收录作者历年来创作的哲思随笔和诗词,记录了作者对于心、物的关注与思考。万物与心两相映照,往往心随境转,却又境由心生。唯有对自己的心念时时观照自省,明心见性,才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心地澄明,日月昭昭。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本书内容包括:寺院规制、智化寺历史沿革、智化寺的佛造像、馆藏佛经绘萃、壁画与彩绘天花、智化寺京音乐。
法门寺自东汉建成,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本书作者王仓西曾亲历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考古发掘和文物清理、保护工作,担任法门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多年,并主要负责《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的编纂工作。本书汇集了作者从事法门寺考古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关于法门寺历史研究、法门寺地宫文物考古研究、隋唐文化
本书集录北宋至民国初年凡九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全书内容包括译经篇、义解篇、习禅篇、明律篇、护法篇、灵感篇、遗身篇、净读篇、兴福篇、杂识篇等。
本书是在心月法师《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的讲稿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作者研习唯识经典多年,唯识学造诣较深。该稿为佛教法师对《唯识二十论》《唯识二十颂》的讲解,并附有相关译本。内文主要根据《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的文义,予以随缘、浅显的解说。篇幅短小,出版中将两个小册子合二为一成一本书予出版,定名《唯识二十论三十颂
本书简要全面地介绍梳理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既有历史事实,又有人物故事,展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书稿是相关领域权威学者所编写的关于中国佛教的简略历史,从历史事件、重要思想、重点人物、重要经典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展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发展以及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性资料用书,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