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达摩廓然、赵州至道、马师不安、德山挟复、云门好日、翠岩眉毛、赵州四门、睦州三喝等。
本书以大崇教寺僧人及其后代的经济活动为主,包括土地执照、名册、置产簿、收租簿、字据、合同等。详细记录了大崇教寺土地来源以及“祖遗”“自置”“香火地”的交易史实。不仅直接反映了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更与寺院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极大地补充了大崇教寺僧人的历史活动,使寺院兴衰发展的过程更加生动具体。
《新续嘉兴藏》是《嘉兴藏》的延续,是对《嘉兴藏》释家经典结集工作的继承与发展。《新续嘉兴藏》即是计划把近三百年来,没有收入《嘉兴藏》的高僧大德的著作、语录以及高僧大德的传记,按照时代顺序,以一位高僧的语录、传记为主体作单行本发行的形式,陆续出版,以此延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溪行森禅师楚云明慧禅师合卷》共收录两种文献,
《乾隆大藏经》宣纸线装古籍
《乾隆大藏经》豪华精装版
一百多年前,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著述了好几本英文著作,都是有关中国的内容,目的是向西方读者正面介绍他在中国三十多年间的所见所闻,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佛教》。这本书共有十三章,开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三教一体的儒、释、道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先把三教比作青铜器铜鼎的三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继而从伦理、宗教和哲学
《坛经》是中国僧人著述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著作,可见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之高。本书主要以《坛经》前后表面文字矛盾为切入点,从顿与渐、不落阶级与阶级次第、有修与无修、佛性非断非常与可增可断、自性净土与西方净土五个角度研究其中所蕴含的体用不二中道思想。本书最后从总体上探讨了佛教的体用不二思想。
本书根据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讲授“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系统考察了禅在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性格形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立体阐释了禅的核心特质。是读者理解日本文化、了解禅学不可绕开的重要著作。
本选题包含七大部分,十多个具体研究内容:一禅心学的体系构建:1.禅心学溯源;2.禅心学的内涵;3.禅心学的禅修。二、六祖心学的发展与传播:1.禅心学的发展脉络;2.禅心学发展与传播的原因;3.禅心学的发展与传播的特征。三、禅心学的现实价值:1.禅心心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2.禅心学的修心、净心内涵、方法与途径;3.禅心学
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所收论文分为梵呗的历史与佛教中国化研究、梵呗与传统声乐研究、他山之石等三大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