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世纪象征主义诗歌先驱,夏尔·波德莱尔以《恶之花》的惊世骇俗与《巴黎的忧郁》的形式革命在法国文学史刻下永恒印记,其诗学理念更如暗夜灯塔般辐射全球。自1915年被引入中国,这位恶魔诗人开启了百年跨文化旅程,他既是中译本最丰的法国诗人,也是深度参与中国新文学变革的域外诗魂。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较强的文学研究专著,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所写的十五篇文论随笔,研究课题被选为河北省社科基金科研项目。作者为北师大博士、大学副教授;北师大文学院教授钱振刚作序。部分文稿在《文艺争鸣》《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核心期刊和中央大报发表。主要是对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进行研读,选取几位著名大家作品如鲁迅的《狂
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作者小说、诗歌、影视、美术评论共33篇。作者既是一位文艺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他的评论呈现出鲜明的体验性,具有不同于一般学院式批评的特质。他对文本的语言、意象和意蕴等从沉浸式体验的角度做出把握,对自己的批评对象不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审察他们,而是以一种朋友来访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生命世界,
泰戈尔的思想和创作,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梳理、探讨泰戈尔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途径,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影响过程中冲突与融合的文化景观,影响的特征,中国作家对泰戈尔的个性化接受等。从文学的“影响—接受”关系入手,透视中国和印度两种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相遇、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评价新诗大众化;新诗如何取标题;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从古典诗学传统看新诗批评的建构;新诗的音乐性及形式创造;自由诗的自由与难度——兼谈吴思敬的新诗自由观等。
这是一本文学、戏剧、影视作品评论集。对图书《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湖湘英烈故事丛书》、纪录片《苦难辉煌》《百年求索》、豫剧《常香玉》《大漠胡杨》、电影《阿克达拉》《长安,长安》等文艺作品作了深入解读。作者不仅分析了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色,还探讨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展现了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人民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从繁富纷杂的文论资料出发,历经二十多年艰苦的深度归纳研究,建立起既面向汉语世界,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的中国文论体系。《中国历代文论评选》选录八百余条重要文论资料,详加注释与评述,以此展示这一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勾勒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大文论结构的生动样貌。为便于阅读与
《声律启蒙》,你这样玩过吗? 孔子的儿子也不好好读《诗经》 陶渊明《停云》:让外星人了解地球 《唐诗三百首》原来应该这么读 《太平广记》:中国古代的《哈利波特》 《陶庵梦忆》:最富裕、最风雅的江南 《随园食单》:可以吃的古文 古典文学历经时光淘洗,蕴藏着使孩子们内心获得审美触动和智慧启迪的能量,能够滋养出舒展丰盈的心灵
中国人一直追求着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无法摆脱的不安和困苦。求仙和隐逸,是中国特有的情形,两者都是实现自身幸福的手段。与之相对,以华胥氏之国为代表的古代的理想乡,则是一个可以使所有人实现幸福的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部描绘个人和团体都得到了幸福的作品,后世几乎没有相似的作品。这反映了士大夫首先关心的是现实
本书共分16讲,涉及的经典作家作品包括《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宋词、元曲、四大奇书、“临川四梦”,以及《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