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
《道德经》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又称《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儒学热的高涨,对于《孟子》的研究也日渐成为新的焦点,一系列的研究机构以及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文化产业遍布国内乃至世界。孟子研究正成为山东文化的一面旗帜。该项目将对《孟子》一书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全面展现《孟子》一书的历史流变过程及流传的全貌。
《墨子精解》主要介绍了墨家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宗教思想和军事思想。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节用等,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
本书立足于汉晋数百年经学史中的今古之争,详细梳理了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学,及其与《左氏》学的关系。并且,本书亦凸显了董仲舒与何休的差异,并试图揭示这种差异对于清末《公羊》学的巨大影响。本书长于对《公羊》义理、条例的分析,以及相关经学史脉络的梳理,是一种不同于思想史论述的经学著述。
本书以尧斯、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理论,同时结合明代《庄子》接受的实际而展开研究。具体则从纵横两个方向展开,即纵向的明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段,横向的文学、注本和理性阐释三个方面。
《子藏·杂家部·吕氏春秋卷》共收书一百种,整合成精装十六开本三十六册予以出版。本卷收录目前所知有关《吕氏春秋》白文本、注释本、节选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集《吕氏春秋》各种版本及研究文献之大成。从最初的元嘉兴路儒学刊本到民国学者的研究著作,尽可能多方搜罗,以期完整反映《吕氏春秋》流传及研究全貌。综合而言,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