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医学派学术经验研究》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陈玉鹏、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德荣领衔,组织十余位专家共同编写而成。书稿绪论部分重点分析闽医学派的形成与特色,探讨闽学文化、地域文化等人文因素,以及闽经济、气候因素等对闽医学派的影响;书中系统梳理内、外、妇、儿、骨伤、针灸推拿、中西医汇通等9个闽医学派的学术精萃,囊括代表医家
食药物质本质为可食用的中药材,具有食药两用性,与大多数中药一样,它是由多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对人体的作用是由其所含有的成分决定的,是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食药物质及其生物活性》总结了现有107种食药物质的基本性状、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一方面对其质量标准的科学制定、作用机制阐明、安全科学地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本教材的基本架构分为导论、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中医护理技术及应用三个部分。修订过程中,以中医理论贯穿始终,以护理专业学习的思路为逻辑基础,重新整合。对于诊断部分, 将病情观察与中医诊断充分融合、护理评估与辨证充分融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前后的重复。在内容上更加突出教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特点,既保持
教材,本书受江汉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专项经费资助。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针灸学概论、智能针灸的体系、智能针灸学的伦理体系、针灸的人工智能、针灸大数据、智能针灸的理论基础、智能辅助针灸诊疗、智能针灸机器人、扩展现实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针灸、智能针灸学的科研与教学。 智能针灸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
本书分为绪论、正文(上、中、下三篇)及附篇。上篇为诊法篇,中篇为辨证篇,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教材每章之后又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小结是对该章内容和重点进行的概括,复习思考题则是根据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的一些学习与思考题目,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学习。附篇为特殊诊法与鉴别诊断篇,选择介绍了耳诊、甲诊、第二掌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是中医脉诊教学的重要著作,堪称脉学的集大成者。本书将《濒湖脉学》中的脉象与现代脉象图融为一体,诠释了各种脉象的机理,以及患者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并将同类脉象加以归纳、对比,更加一目了然,方便脉诊爱好者一一对应学习。脉诊是内窥病机的窗口,是通过气血的外在表现来推测五脏六腑的功能、疾病情况,以及疾病
段海辰教授作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融汇古今,博采百家,学验俱丰。本书从段海辰教授医学启蒙、师承授受、从医经历、临床经验总结挖掘段海辰教授治病主要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方面详尽的分析和总结了段海辰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眩晕、头痛、不宁腿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
郭恩绵教授为辽宁省中医大师,从事一线临床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病人数不胜数。郭老早期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涉及血液、脾胃、心脏、妇科、脑病等多学科疾病,而近、晚期则致力于肾脏病研究,以肾衰、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医案为主。在筛选病例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临床疗效好,典型医案进行整理,根据病种进行分类,分析则
经方临床专家陈日含所著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用脉案形式,讲述其临床中总结应用“经方脉法”的辨证思维过程。本书着重记录讲解《经方脉法》的宏观病机脉法的辨证思维过程,尤其是宏观病机脉法在总结研发曲折过程的全方位展现解读,并总结出《经方脉法》的宏观病机脉法最为常见的四大类病机、十二病机、六经判断原则的脉诊临床诊断口诀。读者可
本书共分9部分,包括绪论、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辨证、方药基本知识、经络腧穴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常见病证辨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