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发展论坛、风景名胜、园林绿地系统、公园花园、景观环境等栏目,收录了《守正开拓,开创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新局面》《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文化遗产价值的探索》《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湖北省安陆市绿地系统规划》《安徽马鞍山长江两岸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等文章,为对全国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汇总。
本书聚焦当今城镇老旧小区的新要求、新问题和新难点,致力于在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中打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新通道”,突破现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困境,提升新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加速度”。具体内容包括: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城市双修理论等。
本书通过介绍自远古至当代的中外景观设计,来呈现数千年来世界景观建筑与环境发展的历史。从远古人类营窟而居的生活环境讲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杰作,古代中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景观,西方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十七世纪法国、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设计,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浪漫主义,二十世纪以来芝加哥学
本书从宏观和中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面向决策支持的城市交通一体化仿真建模理论与关键技术,共分12章,内容包括:导论、典型城市交通仿真模型体系与框架、面向决策支持的城市交通一体化仿真建模总体框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整体规划建模仿真关键技术、城市宏观交通模型构建关键技术、城市公共交通仿真建模关键技术、城市中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构建
绿色基础设施(GI)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入新世纪尤其十八大以来,城市GI建设的增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全书共10个章节,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阐述了GI的理念、概念与内涵,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北延伸到钟鼓楼,向南延伸到永定门,全长7.8公里,覆盖北京老城约65%的面积,这条城市轴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四合院和重要的近现代建筑,中轴线周围的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等皆保留基本完好。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
本书从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的雨洪灾害现象切入,以“三生协同”为目标,水文韧性为视角,将村镇社区空间的形态投射为流域水文形态、集镇形态和社区组织形态,以对应生态韧性、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3个维度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揭示3种形态的耦合关系,将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流域社区”的构建与管理中。同时,本书按照“现象认知-形态溯源-作用机制
本书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员岗位工作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编写。共6个模块:职业岗位概述、园林工程施工图识图与制图、园林绿地土方工程、园林绿地给排水工程、园林植物种植、职业技能知识题库。全书体现现代学徒制特色,校企共同参与,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现场施工实例,图文并茂地为园林绿化工程技
本书以园林规划设计概述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园林构成要素的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程序、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等内容。从教材的内容到形式都力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教材中附有大量彩色图例,并且各章都有知识要求、能力目标、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实例分析,实验实训等,是掌握和学习园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景观设计教学和实践的结晶,主要介绍了园林景观概念、园林景观设计特征、中国园林与世界各国园林的异同,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园林景观设计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与组织原则、园林景观的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手法、园林景观设计项目阶段进行了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