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进自德国知名的Herder出版社,由德国专业科普团队打造,出版20年来畅销不衰,在德国已经印刷到第11版,并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全套书包含1000多幅精美绝伦的图画,让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地球亿万年的发展变迁——细小到一只昆虫、一粒种子栩栩如生的细节,辽阔到探索海洋、高山,甚至遥远的太空的画面……
本书真实记录了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和震源断层的主要变形特征以及震害状况。书中的200余幅图片是作者及其科研团队在主震发生后第二天奔赴震中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时现场所拍摄,是记录同震地表破裂构造与震害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地质学家、地震学家、防震抗震建筑设计者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理解大地震机制和同震地表构
《地震及宏微观前兆揭示》系统介绍了与地震前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础理论,地震发生、发展的成因与机理,构造地震与构造应力场,地震宏观前兆,地震微观前兆,中国特色防震减灾的预测预报方法等。《地震及宏微观前兆揭示》叙述系统、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读者系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达到逐渐认识地
宋娟、黄建平编著的《地震学基础(石油高等院校特色规划教材)》围绕地震震源物理、地下结构反演及石油特色三个基本点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学基本概念、弹性力学及地震波、射线理论、面波与地球自由振荡、地震基本参数测量方法、震源理论、地球内部结构、地震预报等。本书为石油院校固体地球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或辅修教
本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地震预报预警制度,并在众多地震地质科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外近百年地震史和中国近40年的数百震例,包括地震预测失败和成功实现预测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众多震例,深入分析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漏报的制度原因,剖析了封闭型地震预报制度的严重缺陷及政府、地震部门的行为模
·地球自诞生起,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这46亿年里,地球像是演绎了一部巨大而漫长的电视剧。小行星间的碰撞,月球的诞生,大海与陆地的形成,大陆板块的漂移,冰河时期,全球温室效应,应接不暇的地球环境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在这种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生命孕育而生。经历过反复地进化之后,在700万年前
本书采用对话题材,以火车上展开的一段对话,一站又一站地讲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研究成果以及地震和地震次生灾难的应对办法。本书语言轻松风趣,通俗易懂,将深奥的地质理论用活泼的方式介绍给普通读者。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当下广泛传播的谬误信息进行了剖析和驳斥,使人们了解地震的基本常识,不再盲目恐慌。
《国家地震韧弹性:研究、实施与推广》在《2008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战略规划》的框架内,提出了研究、实施与推广国家地震韧弹性的任务路线图,并评估了实施成本,是目前系统的国家层面建设地震韧弹性的研究报告之一。鉴于《国家地震韧弹性:研究、实施与推广》对于我国加强重大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重心,学习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学习*典型的形式是书,立体书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传统地震知识读物更多的是罗列知识要点,而画说地震儿童立体书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有关地震知识的三度立体的空间,提供让孩子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设计让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
漫话地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