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阅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名著《朱子四书集义精要随劄》《通书》《近思录》三书所作随劄之合集。通过对这几本经典中关键词句进行阐释,对朱子、二程、周濂溪等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名词概念进行研读。
本书稿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该书从礼理会通的角度,将经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并提炼出礼乐哲学这一新的学术概念,从礼乐形上学、价值论、实践观三个方面对朱子礼学的哲学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诠释与建构。该书指出,礼、理是朱熹思想的两个基本面向,礼学是其理学下学实践的基础,理学是其礼学的形上依据,二者相融互补,使得
本书是围绕康熙御纂《周易折中》系列著作的*部。《周易本义》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一部易学名著,是浩瀚易著的经典之作。本书是通过《周易本义》解说《周易》的著作,是每位国学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书。
本书以南宋大儒朱熹的民间自治制度范本《家礼》为依据,通过对其进行制度伦理的解读,剖析了其制度伦理的认知、规制、评价和实践层面的内容,以此来探讨儒家面对新的社会实践,如何通过制度革新去推动儒家价值影响基层社会。在认知层面,《家礼》强调人与人之间互相对待的关系模式,强调人与制度的良性互动,认为治理是个体善和善治的统一,是不
在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可谓灿若星辰,但兄弟几个全是思想家的却极为罕见。然而,在我国宋代却出现了好几例。北宋时期的苏轼和苏辙是这样,南宋时期的陆九龄、陆九渊等人亦是如此。可是,要论思想深度和学术影响,他们都无法与开创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俩相比。虽然兄弟二人在年龄上只差一岁,但他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在学
《正谊堂全书》是清代著名理学家张伯行在康熙年间,于鳌峰书院主持编撰的大型丛书。《正谊堂全书》分为立德、立功、立言、气节、明儒粹语、名儒文集六部。自宋以来程朱理学名著大备于此。原康熙本五十五种,后同治本增为六十八种。到本世纪寻访康熙本,散失相当严重,只得三十一种,今影印出版,为研究清代哲学思想、明清理学之流变及近四百年的
在朱子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构成了一个南宋后期*为庞大复杂的学术群体,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现存留有姓名的就有495位,他们在经学研究上丰富与完善了朱子学的研究,在义理诠释上实现了朱子学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并且通过同门间的学术交往等活动凝聚散居各地的
魏了翁一生学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博识记诵之学为主,后期以道学义理为宗。不过,魏了翁以学有根柢、务有心得为宗旨,始终脱离不了博识深研、以古注疏为基础,下学上达,深造自得的特色。 (一)博识记诵,学有根柢; (二)宗尚道学,兼融其他; (三)学必自涉,务有心得; (四)治学广博,兼涉经子文学。
周敦颐是出生在湖南、对中国传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他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下启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是宋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活水源头,与孔孟、程朱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影响播于东五国。2017年适逢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为重新梳理濂洛关闽学统脉络,深入理解宋代新儒学的思想
“二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在理学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化思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剖析了“二程”的教育与化成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