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皓经济学微论:中国城镇化“问题清单”及创新解决》是从作者伍皓平时读书时随手写在书页边上的几百万字读书随笔中挑出有关城镇化的内容选编而成的。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列了这份迄今为止详尽且中国城镇化“问题清单”,是确保未来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难得的“纠偏指
本书系2011年赣闽粤发改委“原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海内外招标课题“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成果完善而成。该成果部分内容直接为编制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所采用。本书从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视角,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评价原中央苏区区域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回顾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经济活动的报酬递增性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和创新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实证中国系列丛书: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城市化和创新地理》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增长都是一种报酬递增现象,报酬不变的假设产生不了增长,只能维持现状。经济增长本身就
本书含城镇化与城乡治理理论、城镇化与城乡治理主体、城镇化与城乡治理领域、城镇化与城乡治理问题、城镇化与城乡治理地方经验、短论6个栏目,力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及地方实践等多维度解读新型城镇化。
本书在评述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3季度住房及相关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预测了2015年住房及相关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构建中国住房指数体系,量化评估了住房市场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剖析了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中心城市论:广州走向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在广州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以及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背景下,对中心城市的理论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演化规律和指标性判别标准;选取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中心城市为样本,分析其经验和启示;研究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因素,
本书以“区域城市群整合”为主题,紧密联系*国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和政策,选取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城市群(如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城市群、湘南城市群、湘西城市带,以及衡阳城镇群、岳阳城镇群、常德城镇群、郴州城镇群、邵阳城镇群、吉首城镇群),以研究报告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研究了这类城市群的整合发展问题。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06-2012年各地区排序与进展》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城乡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06-2012年各地区排序与进展》编制了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从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活水平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测度和评价了中国及30个省
《近现代中国“明星村”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导论,大变局下的翟城村治实践及思想(1904-1926)——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之源头,才溪(革命根据地)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1929-1934)——红旗下的乡村建设,西铺村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1949-1958)——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穷棒子社”,大寨乡村建设思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三方面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构建了包括14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剖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并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了张掖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