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大成的一部巨著,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shu、势相结合的法治系统理论。韩非的法家思想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自秦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建立的专政制度,都以韩非子学说作为根据。
庄子于天下的逍遥,偕鲲鹏自由高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以心系“天民”的悲悯,邀“神明”降临天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的哲学,上天而落地,野马而尘埃,终归以沉浊天地为自由精神的政治哲学。刘建华先生的《庄子的世界》包含“庄子哲学导读”和《庄子内篇》原文直注两大部分。其中哲学导读部分,对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二篇,宋代朱熹将它们单独提出来放在“四书”之中,作为儒家信奉者和推崇者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等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
围绕中国儒、道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思考,儒学的道德心性,老子“道”论及其文化价值阐释,儒学与释、道的交融会通,张载及关学的思想特征与宗风等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对儒、道哲学具体的命题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与阐释,观照中国儒、道哲学整体的发展演变。是刘学智教授数年来对中国儒、道哲学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的成果。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
本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收录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天地》《天道》《天运》《寓言》《让王》等内容。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典籍,历经近三千年而流传不衰,堪称古代思维方式的代表作。透过奇妙的符号和博雅的文字,可以发现她的无穷魅力在于其思维与思维方式。《周易》及易学的思维独具特色,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特色,在内容上表现为思维的变易性,应时与偕时、体认与意会、
在中西法文化不同背景下,作者侧重研究先秦诸子各家法思想的比较,积累数十年完成本书,本书是法史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以及联系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回溯儒家法的历史源泉,从而一气呵成,材料梳理至晚清,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必
《孔子家语》一书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共计二十七卷,为孔子门生所著,现存版本为三国时期魏国人王肃所撰。内容多为借孔子之名,发自家之论。 《孔子家语/书香口袋丛书》秉承了儒家思想的真髓,对研究中国儒学、启迪人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