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势分析与评价》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查勘、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在以往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河中游干流主要断面和主要人黄支流1997-2006年水沙的时空变化特点、暴雨洪水泥沙关系变化规律、水沙变化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上中游大型灌区引水、水库调节和矿藏开采等典型人类活动
《水力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编写的,讲授学时为40学时左右。全书共9章:绪论,水静力学,水运动学基础,水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明渠流和堰流及闸孔出流,渗流,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水力学》注重加强基础理论
《2008黄河河情咨询报告》重点对宁蒙河段防凌分洪对策、三门峡水库库区冲淤演变及桃汛期潼关高程主要影响因素、小北干流桃汛期永济河段漫滩原因、三门峡水库敞泄期水沙关系、小浪底水库库区冲淤演变及运用方式、黄河下游“驼峰”河段河床演变与平滩流量发展趋势预测等问题进行了跟踪咨询,同时,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泥沙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门峡水库1960年开始运用至今已有50余年,《三门峡水库泥沙试验与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对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作了初步总结,是一本关于三门峡水库泥沙的专著。本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主要专题试验结果,同时对各个阶段泥沙问题及专题作了点评。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在规划、治理多沙河流时,应当多从全局考量,尤其要研究修建
《长江干流水沙调控理论及应用》系统介绍了河流水沙调控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介绍了水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趋势,水沙调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章为水沙调控的基本理论,包括水沙输移特性、调控原理、关键理论及技术等;第三章为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格式和方法等;第四章到第七章
向文英等的《工程水文学》按照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最新教学大纲编写,内容包括河川径流、水文统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年径流量、设计洪水径流、设计枯水径流以及降水径流分析与小流域暴雨洪水的计算等,并附有水文计算的基本用表,内容新颖,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工程水文学》为高等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教材,并可作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根据国内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最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三大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
“十一五”以来,在陕西省水利厅和省江河水库管理局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依托陕西省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科技平台,围绕破解渭河水问题,借助丰富的渭河原型监测及试验资料,以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为主线,以治河泥沙与防洪、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水、河流健康评估与环境改善等研发方向为重点,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展了渭河灾害性洪水分析模
自200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启动“黄科院基础研究计划”以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黄科院)紧紧跟踪黄河最新情况,针对治黄生产的最新需求,以“弄清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研究目标,开展了很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通过对黄河最新资料的掌握和及时的现场调查,紧紧跟踪黄河河情及重大事件,分析原因和特点;另一方面
《黄河泥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是作者近些年来对黄河几个重要泥沙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汇集。第1章为黄河下游输沙与冲淤的若干规律,对以往相互孤立研究的几个问题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在理论上做了统一概括。第2章深入研究了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重大效益和巨大潜力。第3章对三门峡水库原规划设计失败的关键及改建后运行成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