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推进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之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本书设有“国外中国文学文献研究”、“对外传播研究”、“对外翻译研究”、“学术交流史研究”、“国外研究评论”、“世界汉学家研究”、“亚洲汉文学研究”等栏目,主要关注中国散佚而存诸国外的文学史料,且适当提供各国研究之最新理论和动向。
克服“单面人”生产和突破“块垒式”教学,探索宽基础、大口径、深层次培养通识通才的途径,是世界所有高校的重大难题,也是广东省建设文教大省不可回避的关隘之一。近几年我们以省重点扶持学科比较文学为依托,进行了集约性融通的尝试,一系列成果聚焦于“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文化视野的文学通化研究”。2008年底,我们以此为题,获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2009)》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力求在对当代文学研究的资料中搜罗爬梳,呈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状貌,反映当代文学现象与思潮的成就与不足,全书坚持文学研究的精英意识和审美尺度,既突出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学术成果和学术名人,也不忽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时代观点,真实而又有重点地呈
《“80后”写作的多维透视》所关注的“80后”写作是以韩寒的《三重门》为发端,历经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发展至李傻傻的《红X》等所谓“实力派”写手的众语喧哗的一种写作现象。以社会的文化分层而言,“80后”写作作为青年企图解决他们所共同面临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而采取的方案,是产生于注重休闲、娱乐的大众
本书收录了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批评、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启蒙文学的兴衰、重新界定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瓶颈、一场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的错位论争、论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表现视角的流变、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等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寿祝文学的渊源及流变,宋代理学思潮对寿祝文学的影响,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的文化意蕴,宋代四川寿祝文学的横向比较。
作为目前国内首创的大型年选性和文摘性相结合的文学艺术出版物,《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10年度)(套装上中下册)》不仅信息全面丰富,而且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是能够涵盖全国文学与艺术领域学术论文精华的年度手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内容包括:文艺学论文,文学史论文(古代、近代),文学史论文(现代、当代),文学批评论文以
当代作家群体为何如此口碑不好?他们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如果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关注点自然要落在1949年以来“极左”政治所推行的思想改造这一历史现象上。孟繁华就此总结说:“自50年代初期始,检讨之声不绝于耳,思想能力的丧失是20世纪下半叶知识界最令人震惊的景观。”贺雄飞说:“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文人历来是统治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
本书以胡风的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廓清了胡风文学批评的基本状貌,在对胡风代表性理论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文学批评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