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儿一样轻而不是羽毛:80后青年写作与代际考察》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乡愁与焦虑的命名;亚文化视域与80后青年写作;自明身份的写作与多元亚文化追求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对“诗窖”王仁裕进行个案研究的学术著作。该著从王仁裕的时代和生平世系入手,总揽他整个创作情况,侧重对其诗歌、笔记小说创作的研究,兼顾其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诗窖”王仁裕之遗珍——笔记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而后把研究视点深入到现存王仁裕笔记小说三大作品集内部,对文本的流传、整理、辑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轨迹上,上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上海就逐渐取代了北京,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中心,这不仅是由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社会氛围,也由于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市的繁华、租界的存在、文人的积聚、市民的接受等。《上海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上海文化的视阈探究上海文学与二十
《<袁宏道集笺校>志疑<袁中郎行状>笺证炳烛集》是李健章先生研究晚期文学公安派的代表作,曾合为一册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在这些著述中,作者自觉地承继和发挥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艰苦扎实地材料搜集和精到细致地考证辨析,对公安派文献与史实研究中诸多疑难作了有力廓清,予以独到深入的新阐释,把公安派研究提高到一个
《北大荒知青文学:地缘文学的另一副面孔》以北大荒知青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整体把握其创作特征。试图把握隐含在北大荒知青文学情感体验和审美指向中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对人性的深刻观照:对人的尊严与精神的书写;知青可贵的自省;对人性迷失的反思。《北大荒知青文学:地缘文学的另一副面孔》总结出“硬汉”等先进知青、“
爱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比任何概念都更能体现“昙花一现”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对永恒的追求。因此,在每一个社会中,爱情都充满了神话色彩,都具有崇高的价值,人们都赞扬它所具有的冲击力量。中华帝国最近几个世纪的文人墨客喜欢按照某种传统的惯例展示和想象爱情。那么,中华文化孕育出了怎样的控制和压抑爱情的形式呢?中国存在着一种理
春秋战国的长期混乱结束于秦的统一,秦朝强盛而短暂,秦末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在政体上对秦多所承袭,但其立国精神却是承袭三代尤其是西周初年的;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混乱结束于隋,隋也强大而短暂,隋末群雄并起局面中建立起来的唐王朝所处时代特点近似于汉。唐王朝为避免魏晋至隋短祚王朝的命运,把目光投向汉朝,把汉朝作为建政的楷模。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早期思想与日本、早期鲁迅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鲁迅与夏目漱石、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简史、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始兴期--《播种人》的创刊及活动等。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举国上下立即掀起一股“莫言旋风”。本书作者作为著名作家以及莫言几十年的朋友、军队、文坛战友,以其对中国当代文坛的熟悉和对莫言创作的了解、理解,从百年中国的诺奖情结,莫言的人品、文品、作品,莫言获奖后对中国文坛今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莫言现象”进行了全方位剖析,有利于广大读者全面把握中国文
《海峡文丛·寻根话语:民族叙事与现代性》中所论述的对象涉及众多富有个性的作家,更铺展至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文本,这本就不是容易和可以归类概括的事,简单的归类是不负责任,而负责任的归类显然又吃力不讨好。这些赘言旨在表明,这部书的写作,既不是作家论,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论,更大意义上是基于笔者对一段文学史的描述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