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两千多年来,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获得立身行道、做人处事的有益方法。本书《论语新绎》对《论语》进行了别具新意的解读,既有传统的考据式注释和直接明了的译文,又有创新的融合式解读——把对字、词、句的解释融入对通篇的把握和分析之中,使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不会因不明句义而割裂
《论语简释》研究历来很受重视,著作有两千多种。相应而来的是,对《论语》许多语句的解释歧义太多。石锓著的《论语简释》的特色是回归本原,回到孔子时代的语言、回到孔子本人的生活、回到早的注家解释来理解和解读《论语》,尽量还《论语》以本来面貌。
本书主要分为:大学辑释、中庸辑释、论语辑释、孟子辑释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读大学法、大学朱子序、辑释、中庸朱子序等。
《中外名人传记》传递榜样的力量,挖掘中外杰出人物成长的典型事件和重要节点,展示他们砥砺心智、乐观向上、困而弥坚、不断创新、乐于奉献的大情怀、大智慧,是滋养身心、汲取智慧、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读本。《万世师表:孔子》是其中一册,讲述了孔子的故事。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收录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仁一义一礼”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义),包括超出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
本书的主旨即是结合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诉求,以原始儒家文献为中心,对儒家思想中蕴含的生命伦理思想的探究。本书认为儒家视野中的生命不同于现代语境下的生命概念,儒家对生命问题的阐释具有特殊的言说方式、遵循着特有的一套概念系统,本书首先对儒家言说生命问题的这一特殊方式和概念系统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原始儒家文献为中心
《情感与秩序: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中心》立足于对儒家现代性困境的认识,试图回到儒家思想的原点时代重新思考儒学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类根本性问题,认为先秦儒学始终坚持以生活、以人伦日用为立足点,强调人伦关系的常理常情,重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伦日用的秩序构建。因此,先秦儒者追求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礼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是《四书》中篇幅较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富意蕴、具理论和见气象的著作,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中庸全鉴(典藏诵读版)》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
本书是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读《周易》的通俗读本,一本书学《周易》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在广受读者欢迎的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较长篇幅,包括译文和讲解等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作了解读,解得透彻,解得详细。在每一卦后,都对卦象内容作了总结,揭示周易卦象中所蕴藏的古老智慧,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