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可谓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用语录体的形式,将孔子和他的弟子、再传弟子以及当时重要人物的言谈举止记录下来,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和孔门子弟言行的主要途径。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就成为官方尊崇的正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年以来的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自南宋起,《论语》被列入四书之一,成为历
周易 彩色图解版 易经入门风水周易全书起名周易 图解易经风水国学经典哲学书籍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六辑)为全球老学专号,聚焦于全球范围内《老子》的注释与翻译研究。全书分四大模块收录来自多个国家学者的论文24篇:一、《老子》文本与思想,主要是对《老子》文本的研究;二、中国历史上老学的传承与发展,集中于中华老学的研究,尤其是《老子》注本中的各种问题;三、《老子》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其论文或偏向思
先秦诸子概论
本书立足于文学人类学跨学科视角,借助于文化大传统与四重证据法等新理论方法,重点考释《管子》经典文本中潜隐的“神话历史”内涵,进而立体还原管仲为力促齐国崛起而采取的治政安民、经济调控、祭祀教化等系列举措。这是从单一文字文本解读转向交叉文化文本重建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以期对中国早期优秀典籍中弥漫的神话编码特质进一步挖掘提供可
自从朱熹先生《四书章句集注》刊行之后,原本《大学》,或称古本《大学》逐步淡出了学界,讲原本《大学》的人几乎没有。朱熹先生之前,北宋司马光曾经按照原本《大学》讲学;朱熹先生之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也是依照原本《大学》给弟子们讲学,遗憾的是司马光和王阳明两位先哲都没有留下讲稿。书商出于利益追逐,居然把西汉戴圣《礼记》第42
原始儒学的民本智慧与黄老之术并行不悖,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奇迹,为文治武功的汉武帝出场做了充足必要的物质准备;而恰恰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董仲舒经过改造的伪儒学后,大汉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原始儒学的民本智慧与释道哲学并行不悖,造就了盛唐文明。唐太宗以原儒民本哲学智慧与民休养生息,以道家哲学智慧增强政权合法性,以
《中庸心读》的学术创新点:一是论证了《中庸》作为《礼记》中的独立篇章,不存在朱熹说的经传二分。二是对《中庸》文本做了基于文章学的结构划分。全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论证严密。三是纠正了对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狭隘理解。中庸只是中和成为常态,追求的是适中适合事宜,甚至是动态的过程,未必不偏不倚。四是确定中庸不是先天
《孟子》虽仍是语录体,却是对《论语》的超越。《孟子》却由孟子亲自著录,随行的学生万章等只是学术助手,这使得《孟子》保持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华和艺术精华。孟子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在于民本,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震古烁今,犹如航标,烛照中华,时至今日,依然鼓励我们前行。真实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深度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