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法国20世纪哲学家萨特的传记批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内容。萨特在建构存在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提出,精神分析对于理解个体的命运至关重要,他运用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波德莱尔、福楼拜和让?热内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解读。本书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架构入手,结合萨特对上述三位作家的研究成果,论述该理论成为传记批评方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哲学著作,叙述了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介绍了其中所涉的历史背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涉及到书中所讲述的人物、地点和文件,并尽可能选自所属时代,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前四章主要关注斯宾诺莎的实体的形而上学,后两章则处理思想的形而上学。作者从实体与样态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对斯宾诺莎的思想体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反驳了一些在学界中广泛流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诸多具有原创性和争议性的主张,为理解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开辟了新的进路。最后,作者论证,斯宾诺莎何以能够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随想随记的杂论,涉及颇多社会问题,惜终其一生未及成书,后人整理后取名《思想录》。《思想录》这一哲学著作是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以“几何精神”为主体的思想理论,帕斯卡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为基础,不仅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
《培根论说文集》(Bacon’sEssays)最初出版于1597年,以后逐渐增补篇幅,到1625年即培根去世前一年进行了较大的增订,推出新的全集共5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包括《论学问》《论真理》《论命运》等名篇。这些文章不仅对创立英国文学新风格起了作用,而且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及科学的思想
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物性论》依据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本书就人类自由之性质的两种对立理论提供了一份精彩绝伦的比较性研究。其中第一种起源于古典时代,是古罗马公共生活所遵循的共和主义传统的内核,此论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城邦共和国中臻于鼎盛,而在当代政治理论家关于共和主义的大量近期讨论中,一直是个焦点议题。这一思维模式的最可畏敌手是托马斯·霍布斯,他对它的质疑之举,构成了
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斯蒂芬·爱得斯顿·图尔敏的平衡理性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以平衡理性为视角打通对图尔敏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的“论证逻辑”和“科学哲学”两大研究范式,实现对图尔敏哲学思想的整体重构与定位。本书意在剖析图尔敏平衡理性主义思想的内核,分析传统理性主义的梦想与危机、非理性主义极端发展与弊端,探寻图尔敏理性主义思想背
本书对21世纪哲学的建制以及哲学所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对21世纪哲学的合法性与未来命运进行了系统思考,对在“苏格拉底也不能得到终身教职”的当今时代“如何做哲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元哲学层面的回答,对哲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哲学的建制如何影响哲学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田野哲学”
《舍勒的心灵》是当代知名现象学专家弗林斯教授在编辑完舍勒全集后,对舍勒思想全面进行全方位勾勒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有九章,分主题讨论了舍勒重要的思想观念,如价值、人格与爱在舍勒伦理学思想中的基础地位,身体和同情感任何能解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与他人共在的问题,爱、怨恨等情感对人类来说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