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国家重要古籍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具体实施。是以中医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原书影印为基础,集保存、整理、利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古籍再生性保护项
中医药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样的理论内核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服务于当今这个时代。《明中医之路》第三辑收载了34名现当代名老中医和青中年中医亲自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其意义在于:第一,发掘一批优秀的中医,尤其是优秀青中年中医。第二,启迪中医后学,怎样做一个明中医,诱掖
本辑为《外台秘要》的校点整理(接续第六辑),是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原成都市医学信息所)组织编纂的《中华医典》第七辑。《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成书于天宝十一载(752)。全书四十卷,一千一百零四门,各门首列前人病候之论,次录各家方药,共六千余首。所引据六七十种古方书,今多不存,皆赖此编得存残卷。其书除针法外,中医各门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吴门医派卷:《花韵楼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顾西畴方案》《顾西畴城南诊治》《吴门治验录》《书方宜人共识说》《松心医案》《
本书为《外台秘要》的校点整理,是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原成都市医学信息所)组织编纂的《中华医典》丛书第五辑。《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成书于天宝十一载(752)。全书四十卷,一千一百零四门,各门首列前人病候之论,次录各家方药,共六千余首。所引据六七十种古方书,今多不存,皆赖此编得存残卷。其书除针法外,中医各门类几乎包罗
本辑为《外台秘要》的校点整理(接续第五辑),是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原成都市医学信息所)组织编纂的《中华医典》丛书第六辑。《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成书于天宝十一载(752)。全书四十卷,一千一百零四门,各门首列前人病候之论,次录各家方药,共六千余首。所引据六七十种古方书,今多不存,皆赖此编得存残卷。其书除针法外,中医
该书为明末医家江梅授,邓景仪述,为临证综合性医书,撰成于明崇祯六年(1633)。江梅乃福建泰宁儒医,精究医学20余年,自诩无经不会,无理不解,乃著此书(又名《医经臆语》)。其中卷1~2为医理,涉及脉理、病原、方药等,卷3~8为六淫(亦包括内六淫)诸病证治。各病症先论病机及治法,继而详列随证调治药物,以备临证参用。书中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