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诗人、理论家,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现代诗学,现代西方哲学。陈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开始,就一直站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前沿,为新诗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的诗学论著《生命诗学论稿》问世,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独特的理解角度,创造性地
本书是一本外国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欣教授、石坚教授担任主编,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本论文集本着兼容并蓄、实践创新的学术理念,深入探索外国文学研究,同时将叙事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拓展至各学科领域,沟通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电影等不同形式和领域,含纳叙述学、文学批评、
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聚焦于东方文学研究,吸纳学界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是了解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的必携之书。本集收录《现实主义与菲律宾近现代诗歌文学》《梵语诗学与佛教叙事的交融互渗:以〈菩萨譬喻如意藤〉为例》《〈红楼梦
本书梳理了英语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史,考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英语诗歌研究新发展。本书将中国新时代英语诗歌研究置于中国英语诗歌学术史的大语境之中、置于中国新时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创作思潮的大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原创的或改良的英语诗歌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评述了基于中外诗歌研究理论和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体现了神祗妖魔叙事的同源关系或者差异特征,言说着人类族群间相互影响的文化事实。本书在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视域中,分析诸多经典案例,力求探明不同文本之间的流动性、互通性和变异性,以疏明神话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4辑,还是遵照既定的编辑思路,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语言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于坚”、”结识一位诗人”、”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
本书为中国文学研究与评论论文集,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组织编纂。书中共收录论文三十五篇,作者包括国内知名文学研究者、高校教授,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所收论文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马列主义,旨在反映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前沿成果。各篇论文中,有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