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给孩子的精美诗歌集。诗歌的灵感来自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作者香农·布拉默在幼儿园任职的时候认识了他们。她与孩子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为他们写诗。这本诗歌集呈现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主题,比如在学校度过了艰难的一天、感到害羞或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另一些则呈现了孩子们着迷的主题——蜘蛛、骨骼、章鱼、生日派
1911年3月25日,纽约,格林尼治村三角女装厂。因为一场大火,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移民女工。火灾发生后,各方势力风起云涌,进步人士四处奔波……美国记者德莱尔通过挖掘大量珍贵史料,精彩还原了三角工厂火灾这一历史事件现场及其背后的时代真相。本书将这些事件编排成一个充满悬念、充满令人难忘角色的戏剧
《奥登诗歌(1935—1940)的伦理意识——主题与风格研究》通过研究W.H.奥登1935-1940年间诗歌的伦理主题和语言艺术,彰显出奥登诗歌的浓厚人文关怀与高超诗歌艺术。基于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现象学,围绕人类意识“知—情—意”三分法,系统梳理奥登诗歌的伦理主题。基于功能语言学、认知文体学和现代诗学,由“形式”抵达“
本书是著名演说家罗素·康维尔不朽的励志演讲的合集,他创造了巡回演讲6152次的奇迹,激励、鼓舞了上千万的听众。书中用丰富而生动的案例、睿智而深刻的分析向世人传授了一则深刻的道理:象征着财富、成功的“钻石”,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愿意付出、充满热情、发挥创造力,每个人都能在现有的环境下取得更大的成
在环境公正议题的强力推动下,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应运而生,其力荐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各少数族裔文化视野探讨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生态批评开辟了别样的学术空间,并成为美国生态批评最为活跃、最为丰饶的学术场域之一。迄今为止,美国黑人生态批评是最大的亮点,其次是美国印第安生态批评,再次是奇卡诺(墨西哥裔美国人)生态
叶嘉莹先生是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极深,不但精于鉴赏,也擅长创作。本书收录了叶嘉莹先生创作的诗、词、曲作品,分为初集、二集,作品以年代为序,既显示了作者的识见与才情,也记录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皮特猫面向2-6岁儿童,是风靡全球近20年的绘本经典。本系列中的4个故事围绕抗挫力培养展开,由作者全新创作,首次引进到国内。倒霉事一件接一件,心情低落?自己的画被评价说“画得不像”,失去信心?好好的出游计划被打乱,沮丧无聊?一心想赢,却在运动会上一开始就遭遇两连败?每本一个孩子最常遇到的逆商小故事,让孩子开心起来,接纳
皮特猫面向2-6岁儿童,是风靡全球近20年的绘本经典。本系列中的5个故事围绕高情商培养展开,由作者全新创作,首次引进到国内。每本解决一个孩子高情商培养问题:从寻找相同兴趣的朋友迈出社交第一步;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接纳不同的意见;有糟糕的意外发生也没关系,朋友就要相互体谅;所谓好朋友,就要真心对待彼此……让孩子跟着皮特猫
本书首次收集了加里·斯奈德之前从未收入过其他作品集的诗歌、草稿、断章及译稿等作品。这些作品皆出自斯奈德最有成就的重要时期,包括《里德学院诗歌》《艾尔瓦河水》《狮子梦》《明天的歌》《山在水上行走》《九个断章》等40多首诗歌,以及唐诗《长恨歌》《春晓》《宿建德江》《鹿柴》《春望》《登鹳雀楼》《江雪》《芙蓉楼送辛渐》《枫桥夜
本书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幼年时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采用直接纪实的描述方式,通过真实案例的展开、真情实感的表露,展现了伤痛留给人的巨大伤害以及被迫成为受害者的痛苦,同时以亲身经历以及作为心理医生的患者疗愈为案例,向读者展现了如何直面伤痛以及从伤痛中走出的巨大力量与疗愈方法。伊迪丝通过治愈自己过往伤痛以及治愈患者心理伤痛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