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的系列丛书之一。本辑在第12辑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秩序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政治、经济的视角探讨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现实和可能选择。面对全球性公共危机频发这一新的国际现象,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努力超越国际关系的研究界限,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应对思路和政策思考。《国际经济政治
《让世界对话:赵启正演讲录(英文版)(精)》从1998年以来赵启正发表的演讲和访谈中精选出35篇编辑成册,这些文章以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为主题,有的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经典案例,有的是对中外交流的精辟阐述,有的是与国外知名人士的智慧交锋,充分展示了赵启正作为中国新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才识,以及他特有的坦率、开
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改革势在必行。该书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联合国的重大变革,从理论、具体的组织结构、涉及的财政问题、人权问题、集体安全制度及联合国维持和平等方面的改革都进行了系统论述,对从事国际法的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京师国际刑事法文库34·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以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为基本理论框架,从文化、规范和现实三个视角对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对中西文化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决定中国现阶段不可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中西文化的融合决定中国未来必将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作
本书讲述了雄图大略的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奸邪的冒险家、绝望的艺术家,还有无处不在的沙皇秘密警察等人物历史事件。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演变、发展及其特点作了细致、周到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全球问题与国际关系等。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论点清晰、叙述流畅,每章内容后面还设计有思考题。是广大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必备的参考书,是高等院校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的
本书作者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来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本书的写作原则在于:其一,以考察比较中印学界在尼赫鲁时代中印关系问题上的各自立场观点为切人点,探求其问的异同,揭示差异所在,谋求达成共识;其二,避免以往学术著作中暴露出来的明显而浓郁的意识形态感情色彩以及偏激的政治色彩,冷静客观地探讨相关的争议问题;其三,尽量使用客观中立的词语和词汇来表述,戒免某些著作中常见的带有浓郁
本书共七章。章扼要概述了英国学派的历史演变、英国学派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学术界对英国学派的各种批评,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学派出现的三种*发展趋势。第二章探讨了格劳秀斯的理性主义思想,尤其是其核心国际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基础,并论述了格劳秀斯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旨在从国际关系思想史的角度阐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组织力量对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研究,不仅深入分析了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试图对危机政治效应和其他影响做出有价值的探讨。本辑收入的金芳的《次贷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焦世新的《金融危机与东亚的地区合作秩序》、曹寅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亚洲经济体》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