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以回忆或纪念文章为主体的大型史料性历史文献图书。本书以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以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以全国政协编辑出版的部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地方政协编辑及专家学者编写的一些辛亥革命文史资料、中国政协文史馆藏辛亥革命部分手稿等历史文献为依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级、多视角地描
中国文化自觉的当下,在跨文化及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尤其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以较长时段的日本人游记为材料开展形象学研究成为可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间,进入清末的中国和进入幕末明治时代的日本关联日益密切。这
全书以百余万字的篇幅,生动地勾勒出自袁世凯朝鲜发迹,至张学良东北易帜,前后33年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堪称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甚至展现出更多迷人与激动人心的历史面貌。本书形象地刻画了一大批军阀与政客的历史群像,揭露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军头武夫里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幽默,阴谋算计里隐藏着颠扑不破的人性,处处都是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
《中国百年变革的思想视角》聚焦从清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百年历史,对这个变革、斗争不断的时间段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梳理和分析,作者提出一些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看法,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以不同的篇幅,或详或略地关注到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战争、戊戌变法,清末变革与立宪、民初政争、五四思想运动等重大
北洋军阀起于清末,盛于民国初。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分化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各方势力相互攻讦,北京政坛群龙无首。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在总统府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张勋复辟、曹锟贿选、北京政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会解散了重组,重组后又解散;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竟有三十八届内
《1913,中国华北见闻》是玛丽.冈特一生中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1914年出版于伦敦,是一本比较全面、客观地介绍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的好书。一百多年来,再版无数,是包括澳大利亚人在内的西方人早了解中国的教科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阅读近代报刊资料时,挖掘的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的结集,讲述了众多近代人物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史料丰珍,颇有风趣。作者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风土人物的钩沉发掘,对于近代以来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书中所用材料均自旧书旧报中挖掘,有资料之独特性,写作的素材都是前人从未提及的独家段子。书中所载掌故,皆娓
馆藏辛亥革命前后中外文档案》是一本收录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藏辛亥革命前后中外文档案的文献专集。全书共收录中外文档案921件(中文606件,英文296件,法文19件),包括大量中外人物的来往信函、电报以及实业、铁路、社会团体创办章程等,主要涵括:(1)辛亥革命前后各地地方事务、社会情形;(2)国内外各界对新生中华民国及国民
本书从女性、儿童、军阀三个侧面,切入近代中国的文化、社会与时政。全书共三编,内容包括: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的重建——“迁省之争”与民元广西政局;儿童与近代中国的“历史伟力”——政治文化视野下的“儿童年”;女性解放与“身体革命”——健美女性、大众文化与国族主义。